在一對一的談判中,穿越者首先搞定的是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因為這兩個國家在八國聯軍中都屬於打醬油的角色,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這兩個國家隻派出了幾十名士兵參戰,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之後,這兩個國家又陸續增加了一些軍隊,但也就隻有1、200人而己,而最終被人民軍俘虜的,也隻有3、40人,這麼一點人自然花不了多少錢。穿越者也懶得多要價,而這兩國也沒有怎麼還價,雙方就按5000兩白銀的一口價打包了所有的俘虜。

而和德國的談判也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為雙方此前己經協商好了,徳國俘虜的贖賣費用由穿越集團向德國購買的機器設備抵衝,而且穿越集團向德國定購的第一批機器設備早己從德國出發,預計還有10-15天的時間就可以陸續的到達青島,當然穿越集團還需要大批的機器設備,而且現在穿越集團的財力雄厚,既使沒有俘虜的贖賣費也完全能夠支付得起,而德國對此自然是歡迎的,並且表示會立刻向國內報告,盡快派相關企業的代表來中國談判。最後雙方還確定,就在明年穿越集團將向德國派駐辦事人員,以便於互相更好的交流來往。

英法美三國被俘的士兵都差不多,在1500-2000之間,不過這三個國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部份士兵都不是本國人,而是殖民地的土著,英國軍隊的主力是印度克錫兵;法國軍隊是由印度交趾(即越南)的當地人組成;而美軍則是菲律賓土著,因此這三個國家的本國俘虜並不多,在200人左右,基本都是各級軍官。

在這三國政府看來,殖民地的士兵自然都是炮灰,自然也更不會為炮灰支付贖俘費用,除了少數在土著部落中有重要地位的人除外,因此三國隻願贖回本國的俘虜,和少數土著軍官,其餘的土著士兵就不管了。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英國支付3.8萬英鎊,法國支付103.5萬法郎;美國支付21.7萬美圓,一共贖回617名俘虜,而還剩下4376名俘虜則由海外華人自行處理。

同時穿越集團還和英國達成了一致協定,在談判結束以後,雙方將共同應對俄國的擴張,英國負責糾集其他各國向俄國施壓,要求俄國接受上海談判的結果,並從中國東北地區撤軍,而穿越集團則負責在軍事上向俄國進一步增加壓力,雙管齊下。

法國方麵則是向穿越者承諾,將敦促俄國接受上海談判的結果,當然也希望和穿越集團進一步發展商貿關係。

而穿越集團則和美國達成了一係列的商業協定,在原則上雙方都同意加強互相之間的經貿來往,而穿越集團也歡迎美國公司在自己控製的區域內自由投資,同時雙方也為由美國企業負責建設的天津造船廠的二期、三期工程達成了同識,將共同將這一工程完成下去,預計將在1903年末全部完工,介時天津造船廠將可以自行建造2萬噸左右的船舶,可以幹塢維修3萬噸左右的船舶,泊岸維修5萬噸左右的船舶。另外美國也同意穿越集團在美國設立辦事處,以方便互相之間的溝通和政治來往。

穿越集團製定的發展計劃中,將重點和是徳國、美國發展商貿來往關糸,而不是和英國、法國加強聯係。因為穿越集團在發展,在短時間內需引大量引入外國的先進技術,而不是隻引入產品,就算是購買機械設備,也會引入技術,生產線等等,隻有這樣才能讓穿越集團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係。

但由於英國、法國都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獲得廉價的資源和廣大的產品市場,因此他們對於開拓新市場的重點,在於推銷自己的工業產品,以追求盡可能大的利潤,而對技術轉讓,扶植提升新市場並不感興趣。另一方麵,盡管在遏製俄國的問題上,英法都有意和穿越集團合作,但在本質英法都和穿越集團有結構性的矛盾,即英法兩國都在中國有大量的經濟政治利益,並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早晚都會和穿越集團發生衝突的,這也決定了英、法兩國是不會幫助穿越集團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

徳國和美國都是這個時代的新興國家,相對於英法俄這樣的老牌國家來說,徳國、美國在工業技術、經濟能力上均己經超過,徳國是現在全球第一工業強國、而美國是目前第一的經濟大國,隻是由於缺乏底蘊和大量的殖民地。

美國更重視對外的市場開拓,而且相對注重貿易公平,對技術的封鎖也不那麼嚴密,畢競要和老牌強國競爭市場,不拿點幹貨是不行的。而且由於美國秉承門戶開放的政策,基本放棄了搶占殖民地,而是用自己強大的經濟能力來推行全球化貿易,這一點己經比英法俄這樣的老牌國家高出了一層次。因此盡管美國也在中國也有大量的經濟利益,但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樣和穿越者是沒有不可調和的結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