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袁世凱來訪(二)(1 / 2)

隨後袁世凱又拿出來早已準備好的禮物送給王勝等人,而且袁世凱拿出來的都不是一般的東西,送給王勝的是一尊玉製的諸葛亮雕像,玉質光澤溫潤,雕功精細,顯然是極為難得的珍寶;送給高珺的是一套銀製的首飾,做工精美不說,還鑲嵌不少瑪瑙、寶石;而送給張明德的,是一把製做極為精細的軍刀。

這三份禮物不僅價值不菲,無論是那件市場價值都不會低於5千兩白銀,而且十分貼切,符合每個人的身份,由其是送給高珺的一套首飾,顯然完全就是有針對準備的,也說明袁世凱的這次青島之行,確實是花費了一番心思。

王勝等人自然是拒絕接受袁世凱的禮物,雖然袁世凱有些意外,但仍然還是極力的說服他們收下,並且再三表示自己送出這些禮物決無其他意思,隻是希望能和王勝等人交個朋友,而朋友之間禮尚往來是常有的事情,以後大家還有機會共事,結果王勝等人再三推托,最終還是沒有推辭過去,於是都收下了袁世凱送出的禮物。

袁世凱的心裏暗喜,看來海外華人也是吃這一套的, 那就好辦了。那知王勝等人收下了禮物之後,居然拿出一張單據,讓袁世凱簽字,證明這些禮物是袁世凱送的,說是好作為備案保存。

原來執委會也考慮到,在對外、也包括對清廷的官員交往應酬中,難免會有一些貴重物品的迎來送往,那怕是在舊時空裏,中國也都是一個人情的社會,何況是在這個時代,有時如果堅辭不受,往往不容易把事情辦好,因此執委會做出規定,凡事收下的禮物均要在10天向行政辦公室備案,並說明收禮的理由,並由行政辦公室進行評估處理,這樣就可以不做為受賄處理。但這個製度隻限於對外、包括對清廷的關係中,在穿越集團的內部絕對禁止公職人員收受其他穿越者,以及本土人員的禮物,而且如果收取禮物在規定時間內不備案,則無論禮物的價值高低,均作為受賄處理。

而行政辦公室對禮物作出評估之後,一般會有三種處理方式,如果禮物的價值並不算太高,而收禮的理由較為充足,則仍可以歸收禮者所有;如果禮物的價值較高,而且收禮的理由並不充足,收禮者則需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得禮物的所有權,當然支付的費用要比禮物的實際價值底一些,如果收禮者放棄禮物的所有權,也可以獲得一定費用的補償,禮物進行拍買或出售;而如是收授禮物的價值極高,已達到國寶、文物級別,則收為國庫所有,而收禮者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並且為了顯示評估的公平、公證,所以收禮人的姓名,備案的禮物、及處理方式的檔案全部公開,所有穿越者均可以隨時,隨意的進行查閱,如有疑意也可以提出申訴。

雖然這個製度被不少穿越者稱為“收禮製定化”、“合法收賄” 或是“奉旨收賄” 等等, 但卻得到大部份行政官員的讚同。其實執委會製定這樣的製度,主要還是考慮到人性的弱點,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與其一味靠強調空泛的道德去強堵,到不出進行合理的疏導,讓主動備案的收禮者獲得一定的補償,盡管這並不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模範,但在現代社會中,卻是很正常的事情。

聽了王勝的解釋之後,袁世凱也怔了好半天,海外華人的製度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雖然說和中國的傳統道德模式絕對不符,但細仔一想,也並不無道理,說白了如果是真要按照中國的傳統道德模式行為,幾乎沒有人做得到,到時候肯定是說一套做一套,而海外華人的這個製度雖然看似歪門邪道,但也不乏有幾分真小人的直率,因此也隻好苦笑了一聲,提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袁世凱一行人馬在高密縣裏住了一夜,然後繼續向青島行進,而張明德也派出一個營隨行護送,當然實際是監視袁世凱軍一行的行動。雖然這一次袁世凱帶來的軍隊並不多,但也不能放任他們在穿越集團控製的地域內不管。而袁世凱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並沒有異議。

在沿途上袁世凱也留心觀察各地方的氣向,袁世凱是行伍出伍,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但巡撫是地方財政軍一把抓的大員,因此在山東上任之後,袁世凱到也積累了一些地方治理的經驗,於是也將這裏和自己治下的地方進行了一番對比。

這時穿越集團正在高密、膠州、即墨三縣大規模進行土地改革,不少村子正在進行分地,袁世凱曾駐足在一個村子裏停留了兩個多小時,親眼觀海外華人到底是怎麼給農民分地的,也看到了分到土地的農民是何等樣欣喜的表情,而在己經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村子,袁世凱看到的是農民的精神麵貌呈現出了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在田地間時時都能聽到歡聲笑語,而在自己的治下,袁世凱看到的農民卻都是一付麻木、呆滯、對什麼事物都莫不關心的樣子,確實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