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青島密約(二)(1 / 2)

和秦錚的第一輪會談結束,雙方達成了三個大原則:一是清廷將山東省劃歸給穿越者管轄,在名議上仍然受清廷的統治,但在內部實行完全自治,穿越集團將北京移交給清廷,並全麵從北京及周邊地區撤軍,隻在北京保留一個辦事處,責權與各國公使館相當;二是平分天津,穿越集團將天津老城歸還給清廷,而原天津租界地區則為穿越集團管轄,責權同山東省,同時天津的海關、航運、港口等都由穿越集團控製;三是清廷同意穿越集團在上海擁有一塊土地自治,權責等共於上海租界。

李鴻章連夜將今天協商的結果發電給西安的清廷,請清廷裁決是否認同這三個大原則,才好繼續協商細節。

接到了李鴻章的電報以後,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也不敢怠慢,立刻招集眾大臣們協商討論,是否接受這三個大原則。其實清廷對第一條和第三條並沒有太大的異議,因為用山東換北京,早己在清廷內部達成了共識,這個時候自然沒有人反對,至於海外華人要求在北京設置辦事處,則是小事一件,完全可以答應;而海外華人要求在上海設立“租界”, 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也算不了什麼大事,反正現在上海的租界己經夠多了,也不在乎再多一個。但海外華人堅決不肯完全讓出天津,讓清廷十分舉棋不定。

天津的地理位置之於北京來說實在是太重要,而盡管現在清廷也有意和海外華人搞好關係,但確實又讓清廷難以放心,從慈禧的心裏來說,是寧可讓洋人占領天津,也不能把天津交給海外華人的。洋人雖然凶殘可怕、蠻橫貪婪,但卻並不能算心腹大患,因為洋人畢竟不是中華族裔,也就不可能得到中國人的認同,因此無論怎樣割地賠款,洋人都不會全麵占領中國,也就不會危及到清廷的統治,從某種意義上說,洋人甚致還會支持或扶植清廷,隻要清廷願意維護洋人的利益。

而海外華人就不同,他們不僅是華夏族裔,而且還是前朝的後裔,僅這一點就足以引起清廷的警惕了,更何況海外華人還擁有自己的軍隊,並且靠擊敗八國聯軍,獲得了極高的聲望,無論是在那個朝代,對統治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而海外華人占據天津,就意味著隨時可以向北京發動進攻,現在慈禧隻想安安穩穩的過幾年舒坦日子,可不想隨時應對來自天津的威脅。

雖然這番想法慈禧並未說出口,但眾大臣無疑都是理解並支持的,因此協商了三天以後,清廷回電李鴻章,要求仍然堅持要求海外華人讓出天津。

而李鴻章接到電報之後,也不禁苦笑無語,他不是不知道慈禧太後的心理,隻是現在的形式比人強,不由得老太太的心意來。李鴻章也沒有和穿越者進行協商,因為他明白,就是協商也沒有用,而是立刻又給西安回複了一封電報,說明海外華人斷無讓出天津的可能,如果朝廷堅持向海外華人索要天津,恐怕會激怒海外華人,介時不但連天津老城都要不回來,就連回京也變得遙遙無期了,並請朝廷三思而行。

收到了李鴻章的回電之後,慈禧也陷入了左右為難中,而大臣們也都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而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到是光緒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當前還是應以早日回京為上,其他諸事均可以徐徐而圖之,何況能夠收回天津老城,己屬不易,此刻且不可再節外生枝,另生其他變故。

眾人聽了皇帝的發言以後,也都覺得有理,而慈禧又考慮了一天之後,終於下定決心,接受這三個大原則,同時又責令李鴻章,盡快和海外華人協商細節。

其實就在等待清廷回複的這幾天時間裏,李鴻章就己經開始著手準備按照這三個大原則,和穿越者協商相關的細節事誼,並且和袁世凱、李經方、張佩綸等人討論其中的細節條款,雖然中途收到了清廷要求必須要回天津的電報,但李鴻章仍未做改變,因為李鴻章的心裏十分清楚,清廷根本就沒有和海外華人討價還的籌碼,因此到了最後也隻能接受海外華人的條件,不然還能怎麼樣,除非是太後、皇帝打算把都城遷到西安去。

而袁世凱到也不敢對李鴻章進行隱瞞,將自己和海外華人協商,請海外華人先期派兵進駐濟南的事情都向李鴻章進行了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