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工作,所有的宮女都己經登記完畢。經過統計,共計登記了有1215名宮女,按宮女的出身來分,為:滿旗612人,漢旗325人,蒙旗83人,漢族195人。
在清廷建國之初時,宮女都是從上三旗的包衣任職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年滿13歲女兒中挑選,而後來擴大到全部滿族八旗。而到清中期,不少家境良好的旗人都不願將自己家的女兒送進宮去,畢竟大多數人都知道,皇宮裏的日子可並不好過,而且萬一女兒在皇宮裏出了事,說不定還會連累整個家族,於是都想盡辦法逃避,反正宮女選拔是由內務府操辦,隻要打點到位,也就能夠混得過去。從女兒進宮當宮女的,大半都是貧困的人家。因此宮女的選拔也擴大到漢旗、蒙旗甚致是漢族的適齡女兒,不過還是以滿旗為主。而且在皇宮裏的漢族宮女隻能幹一些粗重的工作,伺候太後、皇帝、皇後、各小主、格格這樣有頭臉的事情則隻能是滿族宮女,不過滿八旗的包衣中其實也有大量都是漢族人,這樣實際算起來,皇宮裏還是以漢族宮女居多。
而從年齡段來看,宮女中年齡最小的是14歲10個月,最大的也隻有31歲5個月,而且年齡在20歲以下的有973人,但超過30歲的隻有6個人。總體年齡偏小,17、8歲占了大多數,可以說從年齡結構來看,確實的非常合適,既使是超過了30歲,也不算太大,因為在穿越集團裏,還有不少4、50歲的人,完全銷得出去。
所有工作都做完以後,周萍要求眾宮女回去以後馬上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就在太和殿前集合出發,早餐在火車上吃。而且行李盡量少帶,最好是隻帶個人的衣服、首飾、金銀和一些細小物品,粗大笨重的物品都不帶,明天出發到火車站,每個人的行李都是由自己攜帶,如果收拾的東西多了,拿不動了可不要怪別人。
而就在當天晚上,一列專車開到了北京,一共有15節車廂,其中有12節均是客車,一節煤水車,一節餐車,還有一節是穿載的隨車護送的士兵。
隨車負責全權管理宮女的是一名穿越的女軍官,叫趙素萍,原來是昆明艦上的操舵班的班長,晉級之後現在是中校軍銜。穿越集團對這一次的任務十分重視,在每節車廂安排了2名女穿越者和4名歸化的女本土民責任,而趙素萍親自帶領6名穿越的女軍官和10名歸化的女本土民則責任全車的管理,處理應急事件。另外隨車而來還有1個連的士兵護送。
其實現在從北京到天津的全程基本都在穿越集團的控製之下,而且沿途都有人民軍的駐軍,每天從北京到天津之間至少有4列來往的火車,根本就沒有士兵隨行護送,不過由於這一次運送的人員比較特殊,因此也就安保工作也比較嚴密。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有全亮,宮女們就帶著自己昨晚收拾好的大包小包在太和殿前集和,並且按照昨天分配的大小組站好,雖然隊列不算整齊,但也算有條有理,隻是昨天周萍再三告戒眾宮女,盡量少帶東西,但每個人仍然至少帶了兩個包袱,而絕大多數人都是帶的三個包袱,一般都邏身上背一個較小的,然後一手提一個較大的。
雖然皇宮裏的生活不好過,但物資生活還是十分豐富的,衣食住行到不苛刻,盡管大部份宮女連飯都不敢吃飽,但這並不是飯不夠吃,而且不用在太後、皇帝、皇後、各小主、格格麵前伺候的宮女則沒有這個顧忌,可以盡自己的食量來吃。
而宮女的衣服、胭脂水粉等有內務府供給,一年四季的常服鞋祙、胭脂水粉首飾等物都是照常發放,內務府一般是不敢輕易苛扣,皇宮的用度,自然不會差,既使是宮女使用,在民間都屬於上等貨。而且宮女每月還有一定的月錢可拿,每逢年過節,或是太後、皇後的生日,皇帝大婚等喜慶日子,還會有例行的賞賜,伺候太後、皇帝、皇後、各小主、格格的宮女往往還有額外的賞賜。另外宮女們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做針線女紅,托人在外出售,也可補貼收入。因此在皇宮裏當幾年差下來,每個宮女多少都會積累一些衣服首飾錢財私物,有時家屬來探親可以交給家屬帶回,也有的是自己留下,出宮的時候帶走,做為下半輩生活的依據
現在宮女們要離開皇宮了,自然是什麼東西都舍不得扔下,結果大部份的宮女都打了三個包裹,係在身上的是裝金銀及值錢的小物品,衣服鞋祙再打一個包,然後是其他的物品再打一個包,有少數宮女甚致打了四個包袱,因此還特意帶上了一根棍子挑著。
周萍看得也有些哭笑不得,心裏想著從皇宮到火車站可還有一段路程,等上了路就知道辛苦了。不過周萍也知道帶走的東西大部份都是宮女們在皇宮裏服役幾年積攢下來的心血,因此也不好阻止,想著如果有人拿不動了,還是安排人幫她們一把,畢竟這些東西都是她們的血汗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