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念完之後, 見慈禧閉著眼睛,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還以為是慈禧睡著了,於是低低的叫了兩聲:“老佛爺,老佛爺。”

隻見慈禧又睜開眼睛,緩緩道:“皇上是什麼樣子?”

李蓮英遲疑了一下,才道:“皇上的樣子好像是有些悶悶不樂,回到寢室以後就躺在榻上,但又沒有叫人伺候,好像是有什麼心事。”

“心事?”慈禧冷笑了一聲,道:“他的那點小心思我還不知道嗎?什麼都不懂還自以為自己真是聖明之主呢?這個家可是那麼好當的,真要是交給他了,還不知要敗到什麼地步。”

說到了光緒,李蓮英在一邊垂手伺待立,不敢吱聲。雖然李蓮英深得慈禧的信任,但為人頗有自知自明,處世十分小心謹慎,對有重權的大臣也比較恭順,這也是吸取了前輩安德海的教訓,平時貪財索賄當然是免不了,但卻絕對不敢幹涉朝政,由其是在帝後之間,李蓮英基本都是兩邊討好。

戊戌政變以後,光緒被囚禁在瀛台,一些有權勢的太監對光緒也不大恭敬起來,但李蓮英始終對光緒保持恭順。這一度讓慈禧降低了對李蓮英的信任,而更信賴另一個太監崔玉貴。但庚子國變之後,李蓮英隨慈禧太後一起出逃,沿路上鞍前馬後的伺奉慈禧,任勞任怨,也讓慈禧深受感動,又恢複了對李蓮英的信任。

見李蓮英沒有說話,慈禧也沒有太在意。雖然因為萬海澄的事情,讓慈禧在海外華人麵並大失顏麵,不過這一次接見,到是讓慈禧發現,海外華人確實沒有支持光緒的意圖,而且從秦錚應對的言語來看,他對戊戌變法,對光緒的行為似乎都大不以為然,甚致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麼看來這一次打臉,海外華人到也未必就是針對自己,大概他們的作風一慣都是如此。正如李鴻章所說的,海外華人隻想在山東割據,並無參與清廷朝政的意圖,看來到是真的,雖然這還不能讓慈禧完全對海外華人放心,但至少已經不用擔心他們會支持光緒。

這樣也讓慈禧安心了不少,因為自從戊戌政變以後,慈禧對光緒就從來沒有抱以任何的希望,既使不能廢了光緒,但也絕對不能讓光緒重新掌權,那怕是像征性的也不行。而光緒拉隴海外華人的行為,更是讓慈禧對光緒的不滿大增,看來這小子也是不甘寄莫啊,而這一次是海外華人沒有支持光緒的打算,但如果海外華人真的支持光緒,慈禧將會麵臨著十分為難的局麵,老實說慈禧並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手段。這麼看來留著光緒終是後患,因此在慈禧心裏又生出了廢掉光緒的念頭。

其實廢掉光緒,是引發庚子國變的最主要起因之一,由於洋人反對廢除光緒,才讓慈禧依靠義和團的所謂神功來對抗洋人的想法,再加上各方勢力推波助瀾,最終促使各國組成了八國聯軍,慈禧向各國宣戰,結果造成了清廷幾乎亡國的結果。因此慈禧想再次廢除光緒,就必須要警慎行事了。

庚子國變之前,慈禧廢除光緒的障礙主妾有兩個,一是地方督撫大員,在戊戌政變以後,慈禧囚禁光緒,廢帝謠言甚囂塵上,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就直接上書朝廷,強烈反對廢除光緒:若有廢立之事,則兩江士民,必有義憤。並且又致書榮祿稱: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報國在此,所以報公亦在此,當然是借榮祿的口傳話給慈禧;二是洋人,就在慈禧策立了大阿哥以後,各國公使就聯合向清廷發布外交照會,希望清廷澄清某傳聞,並表示各國不承認除光緒皇帝以外的任何皇帝。當然對慈禧來說,是以後者為最主要的阻力,畢竟地方督撫大員還是大淸的臣子,還敢造反嗎。

其實慈禧一直都弄不明白,洋人為什麼要反對自己廢掉光緒,這明明就是自己的家事,關洋人什麼事情。一直到了西安以後,慈禧才想通其中的道理,洋人並不是反對自己廢掉光緒,而是擔心朝廷換了皇帝以後會改變對外的國策,造成各國的利益受損,如果當時淸廷能夠極時和各國溝通,表示換了皇帝以後,清廷和各國簽定的協議仍然有效,並保證各國的在華利益說不定就行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再向洋人做出一些讓步。而且現在洋人己被海外華人擊敗,估計不會再對廢除光緖造成什麼大的障礙了,但海外華人對廢除光緒持什麼態度就不好說了。

雖然海外華人基本己經表明了自己不支持光緒的態度,但是否會支持自己廢除光緒則不好說,如在庚子國前反對自己廢除光緒的劉坤一,在戊戍變法期間,也強烈的反對過康有為的變法行為,還曾遭到光緒下詔申訴,因此也有必要再試探一下海外華人的態度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