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造艦計劃(五)(1 / 2)

晚上,海因裏希親王回到下榻的飯店,認真的觀看秦錚給他的圖紙。海因裏希親王服役於德國海軍,因此對軍艦並不陌生。先看軍艦的參數:艦長128米,寬:16米,吃水:6米,標準排水量為6000-6500噸,動力輸出18000-20000馬力,預計航速為25-26節,艦載武器為6座雙聯裝155毫米口徑45倍距艦炮,8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45倍距艦炮,12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機關炮,兩俱三聯裝魚雷發射器,艦員400-500人。

從性能數據上看,大體符合6000噸級大型防護巡洋艦的標準,而且艦載武器分成十分明顯的大中小三個層次,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全艦的火力,還可以簡化武器構成,降低後勤補濟的難度。但預計航速為25-26節,到是嚇了海因裏希親王一大跳,在這個時代,航速快的幾型防護巡洋艦海因裏希親王都知道,日本的吉野號是23節;清廷的海天號、海哲號是24節;俄國向美國購買的瓦良格號是24節。德國也建造了幾型大型防護巡洋艦,一型是奧克斯塔皇後級防護巡洋艦,航速21節;另一型是維多利亞露易絲皇後級防護巡洋艦,航速20節,都算不上是快速防護巡洋艦。

海因裏希親王當然知道,艦速、火力、防禦是軍艦的三大要素,而這三大要素是互相製約的,隻能根據各種軍艦的用途不同,選擇的側重點也就不同;甴於防護巡洋艦的作用主要在於艦隊護航,破交,反破交等,而不是用於海上決戰,因此更重視航速而不是火力、防禦。徳國的兩型皇後級的防護巡洋艦航速不快,就是過於重視防護,而影響了航速。

如果海外華人設計的這型防護巡洋艦的航速真的能夠達到25節以上,將是目前航速最快的軍艦,而且在進行海上破交戰中,將占有極大的優勢。拿這一型巡洋艦和德國的奧克斯塔皇後級防護巡洋艦相比,兩艦如果做單艦的對決,隻能說是各有所長,勝負在五五之分,但如果執行破交戰,那麼奧克斯塔皇後級防護巡洋艦肯定不如。

而且海因裏希親王也不懷疑海外華人是在故意誇大性能,因為他上一次親眼看到過海外華人的幾艘軍艦都能夠以25節以上的高航速行駛。

接著海因裏希親王又去翻看圖紙,因為是初級設計,因此圖紙十分簡單,隻有一張平麵圖,一張立麵圖,兩張剖麵圖。不過一看圖紙,海因裏希親王就能看得出來,和這個時代的軍艦設計大不相同,帶有十分典型的海外華人的軍艦風格。

首先從軍艦的整體結構看,是釆用長艏樓形結構,艦首是釆用的大斜角飛剪形艦首,尖銳如鋒,艦體截麵則呈明顯的“V” 型外飄結構,而在平麵結構上是釆用尖頭圓尾的造型。這些構結設計都和這個時代的軍艦有十分明顯的差別,這個時代的軍艦的艦首一般是垂直型或內斜鑽浪型,而艦體截麵要麼是“U” 型,或是內傾型,而平麵布置則是兩頭尖的紡錘形設計。

不過這些設計都能從海外華人的軍艦找到影子,這也說明海外華人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是海外華人一慣的艦型設計風格。

但讓海因裏希親王不理解的是,在艦首的水線以下部份,有一個向前突出的半球狀結構,有些像軍艦的撞角,但如果是撞角,則應是尖頭形狀而不應是半球狀,而且撞角的長度應該是突出於艦首,這樣才能撞擊敵艦,但這艘軍艦是釆用的大斜角飛剪形艦首,因此盡管水線下的結構向前突出,但也並沒有突過艦首,那麼就當然不會是撞角。

其實穿越者設計的軍艦艦體,是經過舊時空裏的流體動力學理論以及實踐證明最優化的艦體外型,大斜角飛剪形艦首,“V” 型外飄結構艦體,都可以增加艦體的穩定性和適航性,及抗風暴能力;而尖頭圓尾的平麵造型則是更有利於在高速航行時減少水流阻力,

而艦首水線下的突出的半球狀結構叫做球鼻艏或球型艏,主要功能是使船體與球鼻分別形成的波浪的波峰與波穀相遇而相互抵消,並且改善艦首部線型,水線部分船體曲度緩和,減少渦流阻力、提高航速。根據舊時空的經驗,采用球鼻艏的艦船可以降低10-15%左右的海水阻力。正是因為釆用了這麼多降阻、増速、增穩的設計,穿越者才敢將航定為25-26節。而且根據電腦的模擬計算,理論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6.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