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離開以後,華東政府也命令軍委,馬上進行陸軍的新編製,盡快讓邊境的軍隊布置到位。
本來年初的時候,軍委己經由行政院批淮,決定成立師一級的編製。但原來隻是想簡單的將三個團合並,再配以一二個輔助團和師直屬團營,組成一個師。
但各級營團級指揮官向陸軍部反映,認為“師” 是現代軍隊的基本獨立作戰單位,基本要配齊各陸軍的軍種,由其是各種輔助性的支援火力。但目前人民軍陸軍的編製,由其是在各級部隊的支援火力方麵,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或不合理,這主要是因為人民軍在成立之初時,武器基本都是靠繳獲;占領了青島之後,沒收了德國的青島兵工廠,這才有了自己生產武器的能力,但青島兵工廠本身就還沒有建完,而且隻能製造步槍和中小口徑炮彈,產量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供應人民軍的作戰需要,因此到後期時,穿越者又向張之洞購買了一批武器彈藥,才算是免強夠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軍也隻能是手頭上有什麼武器,就裝備什麼武器,根本沒有條件挑三撿四的。
而現在的條件不同了,從德國購買的設備都己到位,青島兵工廠的擴建工程己經全部完工,己經有足夠的能為生產大部份的武器,並且還研製開發了一些新式的武器,產能也大幅提高,人民軍也完全有條件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武器。
由其是海軍己經根據現有的軍艦條件,完成了各級艦隊的編製工作,而且基本達到了近代海軍的編製水平,因此陸軍更是不能落後,不少營團級指揮官都向陸軍部建議,不如借這個機會,將陸軍進行一次重新整編,讓各級部隊的支援火力武器配置完善,這樣也能夠進一步提高人民軍的戰鬥力。
軍委將陸軍部的意見反映到了行政院,夏博海也正式簽發主席令,正式批準陸軍重新編製的命令。但這樣一來,陸軍編製的工作量也陡然大增,因為軍隊的全麵改編可不是幾個人坐在辦公室空想就能做得好的,需要廣泛的征求各級作戰指揮員的意見,由其是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意見,隻有他們才知道作戰部隊需要什麼武器。
而羅嶽原來帶著部隊回青島就是準備編製師級作戰單位,然後晉升團長,但這一來整編方案遲遲不定,羅嶽也就一直留在青島。不過他的部隊是人民軍的王牌部隊,作戰經驗豐富,因此被陸軍部臨時征調,做了軍隊改編的顧問,羅嶽也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見。
當然,陸軍部也不會隻征求羅嶽一個人的意見,於是陸軍部又征招了幾名各級軍官回靑島,一起參與討論。共計征招了12名軍官,包括有4名團長,6名營長和2名連長,當然全部都是穿越戰士,而且都是有相當實戰經驗的中基層軍官。
雖然現在人民軍大部份的連級軍官都由本土軍人出任,少算穿越戰士擔任連長隻是因為暫時找不到人,或是副連長還需要帶一段時間,才暫時留任,但無論是軍事素質、實戰經驗,還是對現代戰爭的理解方麵,本土軍人是遠不能和穿越戰士相比的,而且穿越戰士也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打出來的,知道基層士兵的需要,因此這一次就沒有征調本土軍官。
而要想討論軍隊的編製,首先要了解目前青島兵工廠能夠生產那些武器,性能如何,由其實剛被征調回青島的軍官,更是需要一個全麵的了解才行,於是人員都到齊之後,陸軍部的部長諸亞平先帶眾人參觀了青島兵工廠。
現在青島兵工廠的規模龐大,共有兩個工廠,一個生產基地,共有各種機器設備385台,在青島市的主廠位於市郊,占地45畝,共分為槍械、火炮、輔助、配件4個大科,14個生產車間,8間庫房,12棟房屋建築,穿越者18人,工人427人,還給他們配了5輛載重卡車,3輛輕型卡車,主要是負責生產各種槍械、火炮的零配件、組裝,以及武器的研發工作;另外在軍港還有一個分廠,規模要小得多,隻有6畝大小的地區,穿越者6人,工人82人,主要是負責艦載武器的維護、修理、更換等工作。
而在青島兵工廠郊外還有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占地6000餘畝,其中生產區為40畝,共有穿越者20人,工人514人,而且還通了一條鐵路,主要是生產各種火藥、子彈、炮彈、手榴彈等,並貯存成品和原料材,另外就是武器測試。
現在青島兵工廠己是華東政府規模最大,人員最多,穿越者也是最多的企業。青島兵工廠的廠長叫唐能誌,原來是長白山艦的槍炮組組長,雖然長白山艦不是水麵戰鬥艦艇,但也裝配了1座PJ26型單管76MM艦炮,與嶽陽艦、三亞艦的艦炮同型,還有4座AK-630 型30mm速射炮,主要是用於近距離防空自衛,因此槍炮組在長白艦上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門。而槍炮組就必需對艦炮的結構原理有深刻的了解,這也是唐能誌成為青島兵工廠廠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