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這段時間裏,青島發生的事情是一件接著一件,又是開辦工廠企業,又是重新整編陸軍、又是軍艦招標,看起來十分熱鬧,但在青島以外的地方,華東政府對山東省的全麵控製,以及土地改革工作卻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畢竟這才是華東政府的統治根基,因此始終都在穩步的推動進行著。
這幾個月以來,華東政府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這時己經在濟南府、萊州府、登州府己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工作,不僅建立了基層行政管理體係,而且還在萊州府、登州府的城裏建立了華東政府的行政中心,全麵管理行政、司法、財政、治安等事務,由於絕大部份農民都獲得了自己的土地,而且負擔也大幅減輕,再加上宣傳得力,因此對華東政府都十分支持,而原清廷的官僚體係則都被架空。
雖然各地的清廷官員,還有地方的仕紳豪強都對華東政府的政策強烈不滿,但華東政府在濟南的行為早己傳遍了山東的各州城縣,都知道濟南的地方勢力,從衙門的吏員差役,到地方幫會豪強全部都被海外華人狠狠收拾了一頓,據說隻殺得人頭滾滾,血可漂杵。被海外華人整得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因此其他地方的官員、仕紳豪強們那裏還敢明張膽的和海外華人作對,隻能逆來順受。
官員們不敢和華東政府爭奪權力,老老實實的接受了被架空的事實。而吏員差役們也都夾起了尾巴,將基層的權力都交了出去,有人轉行去做別的營生;有人投靠到海外華人的門下,接受再上崗教育;也有為數不少的吏員差役則是選擇躲在家裏忍著,靜觀時局的變化,這些人基本都是掌握著一定基層權力的吏員差役,他們舍不得放棄手裏的權力,但又不敢得罪海外華人,隻好暫時收斂,幻想著有一天朝廷能夠拔亂反正,自己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地方幫會也偃旗息鼓,仕紳豪強自然更是伏首貼耳,唯命事從,紛紛主動將土地獻出來,因此土改工作組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簡直就是無往而不利。
這樣一來,土改工作也進行得十分順利,除了打擊了少數民忿、民怨較大的地主、官吏之外,對於服從、配合的人員也基本都沒有太多的為難,雖然穿越者知道他們的心裏並沒有服,而且還等待機會反攻倒算,但己是翻不起什麼大浪來了。
而隨後華東政府又在青州府、沂州府、武定府、泰州府、兗州府等地開展土地改革及基層行政建設。但就在青州府時,出現了一些意外事件。
青州是清廷設置山東八旗駐軍的地區之一,另一個是德州。不同在於德州的八旗駐軍是在清廷初入關時設置,作用是拱衛京師,因為徳州是山東通向北京的必經之路,而青州的八旗駐軍是在雍正年間設置,目地則是為了加強地方的控製,畢竟那時清廷入關己有近百年,經過了順治、康熙兩朝的統治,在中國的統治己經穩定下來,北京的威脅己大幅降低,而對地方的控製成為八旗地方駐軍的主要目標。雖然清廷並沒有裁撤德州八旗駐軍,但山東的駐防重心己由青州八旗駐軍擔任。
從兩處駐防軍的職務、人數也能看出區別來,德州八旗駐軍的最高官員是城守尉,正三品,駐軍人數553人;而青州八旗駐軍的最高官員是副都統,正二品,駐軍人數1830人,其中的差別是相當大的。
地方八旗駐軍是帶家屬奴仆的,有專門的滿城居住,按清廷製度,旗人專事從軍作戰,並按月發放月餉季米,出征時還另有行糧,這也就是所謂的“鐵杆莊稼”。 不準擅自離城,不準經營工商業,不準與外族通婚。青州八旗駐軍設立時,軍民家屬人等約15000餘人,經過了上百年的繁衍生息,現在己經超過了10萬,編製擴大到3000餘人,但實際隻有1000餘人。
雖然在太平天國之後,漢族士大夫階層崛起,滿族在中國,由其是在地方上的權力逐漸失勢,但現在畢竟還是清廷統治,因此滿人在各地依然還有不小的權勢。而且盡管有不少八旗子弟荒廢了學業家產,但畢競是250餘年的積累,仍然出現了一批地方權貴,再加上又有政治特權,因此滿人在地方上,由其是在駐軍地的一帶地區,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而隻要是地方上的滿人不鬧大的事情,不幹涉地方官員施政,地方官員一般也不會去管滿人的事情,在絕大多數地方,雙方都達成一種微妙而默契的平默。
而且雖然這時八旗軍己經腐化墮落,但也有少數例外,青州八旗駐軍就是一個例外,因為山東地區自古民風悍勇,甴其以青州一帶居民猶為凶悍,三國時期,曹操從青州黃巾軍中選拔身強體健者,編成青州軍,為自己東征西戰,開疆擴土,最終統一北方,成就一番大業。從那時起,青州軍的凶悍之名就傳開了,因此青州八旗駐軍多少也受到一些影響,到清末的時候,成為八旗軍中為數不少的還保持著一些血性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