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青州之亂(八)(1 / 2)

四位軍機大臣剛準備動身進宮的時候,隻聽門外有人高叫道:“李總管到。”隻見門簾一挑,李蓮英捧著一大摞折本,走進了軍機處內。

見了眾軍機大臣,李蓮英先將折本在桌子上一放,給眾人一一見禮,道:“各位大人,太後偶感風寒,不能理事,也不能接見大臣,今天就要搬到頤和園去養病,特命奴才將這些折本交給軍機處,太後還說朝廷時一應大事皆由軍機處協同皇上處置,拿定主意之後交到頤和園,由太後用印。”

眾人聽了,也不禁都是一怔,但心裏馬上就明白了,那有這麼巧的事情,太後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就病了,這分明就是不想和那些旗人權貴去扯皮弄筋,才不得己裝病,而把光緒給推到前台來當擋箭牌。當然恐怕也有在這個敏感時候抽身事外,讓你們去胡鬧,等你們鬧得不可收拾的時候,太後再出麵來收拾殘局。當初戊戌變法的時候,太後就玩過這一招,現在又故技重施。

不過現在可比不得戊戌年,朝廷剛剛經曆了風雨飄搖才穩定下來,實在是經不起再折騰了,而把皇帝給推到前台來,但幾位軍機大臣們還是不敢對他寄於太大的期望。皇帝雖然在庚子年間的表現還算可觀,甚致比太後還強些,但畢竟有甲午年和戊戌年的衝動在前,因此這個時候萬一皇帝又衝動起來,硬要和海外華人翻臉,就算太後再出麵,恐怕也難以收拾了。而太後留了最後用印這道防線,估計也是怕皇帝又衝動了。

慶親王道:“李總管,不知皇上是怎麼說的?”

李蓮英道:“皇上說了,請各位大人把這些折子先看一看,”說著指了指那一摞折本,“明兒一早都到文華殿見駕計議,可別遲了。”說完李蓮英告辭而去。

雖然沒有人動那一摞折本,但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這些折本裏寫的什麼內容,隻是不知道慈禧到底是什麼態度,盡管慈禧在這個時候裝病,顯然是不想和海外華人撕破臉,但老佛爺到底是什麼心思,誰也不敢說自己就能猜得準,因此明天進宮去見光緒又該怎麼說呢?

李鴻章看了看榮祿,正想著怎麼暗示一下榮祿,讓他去探一探慈禧的口風,在7位軍機大臣中,隻有榮祿最受慈禧的信任,讓他去討個底應是沒什麼大礙,就算討不回底,但也可以把陳破厲害向慈禧說清楚,可別是皇帝還沒衝動,太後先發了飆。

就在這時,隻見門外又進來一個人,道:“李中堂,總理府衙門那邊來人了,說海外華人要求見中堂大人。”

原來李鴻章估計到這個時候海外華人駐北京的代表,會來總理府衙門找自己,因此今天到軍機處來當班時,就告訴總理府衙門的差人,如果有海外華人來找自己,就留他們在總理府衙門等候,並且馬上到軍機處來通告自已。現在果然是來了,正好也了解一下海外華人是什麼態度。

於是李鴻章立刻對眾人道:“各位,老夫就先去會一會海外華人。”

其他人也都明白,在這個時候了解海外華人的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這活也隻有李鴻章能辦,這到不僅僅是因為李鴻章兼著總理府衙門大臣的差事,還由於李鴻章是軍機大臣中和海外華人最有交情。於是慶親王立刻道:“少荃,你快去、快去吧,我們就在這裏等著聽你的回信。”

李鴻章匆匆離開軍機處,趕回到總理府衙門,這時山東省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鄧永儉正在等他。鄧永儉原是昆明艦的副政委,在穿越者攻占北京之後,他負責組建北京管理委員會,管理當時北京的治安、行政事務,後來穿越者離開北京,就甴鄧永儉出任駐北京辦事處主任,代表華東政府留在北京,一麵保持山東和北京的聯絡,一麵也向華東政府傳遞北京的消息。

上折子是華東政府明麵上的行動,而鄧永儉來見李鴻章,就是要談實質性的問題。

盡管鄧永儉在清廷並沒有任何職務,但李鴻章可是一點都不敢怠慢他,因此親自接待,兩人見麵之後,李鴻章首先道:“鄧主任到總理府衙門來,不知有何事見教。”

鄧永儉道:“我是代表山東方麵,向中堂詢問一下,這一次文瑞的行為,是受朝廷指使得嗎?”

李鴻章怔了一怔,頗有些摸不著頭腦,道:“此話怎講?”

鄧永儉道:“李中堂,我們現在沒有必要拐彎抹角的說話,我們發給朝廷的折子,李中堂應該己經看了,我來找李中堂當然就是為了這件事情,當初我們和朝廷是達成了口頭協議的,我們雖然接受山東巡撫的官職,但山東的一應事務都甴我們自行處置,朝廷不得幹涉,這是由李中堂親口向我們秦政委確定的,李中堂不會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