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去德國接收軍艦的工作,海軍部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去德國的時間確定在12月初,現在己是9月底,也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而且還要對士兵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因此時間真心說並不多了。
不過4艘鐵甲艦全部轉為預備艦之後,一直緊張的艦員人數缺口到是緩解了不少,不光是可以湊齊去德國的人數,還可以暫時給戰列艦分隊補充一定的人員,雖然不能一下把編製補滿,但也能補到六成以上,免強可以達到出遠海訓練的標準,當然,等從德國把軍艦開回來以後,這些艦員還是要再被調回來的,畢竟現在以完成4艘新艦的人員編製為第一目標。
但王海龍也比較滿意了,畢竟至少在半年的時間內,自己艦隊的人員己經夠了,而半年之後肯定會有一批新艦員補上來,於是王海龍也擦拳磨掌,立刻開始準備進行戰列艦分隊的第一次遠海訓練。
最終確定的去德國人數為452人,包括有34名軍官和418名士兵,由張威親自帶隊,負責全麵組織管理接艦的工作組,反正他現在也沒有什麼事了。當然接艦就涉及到華東政府和德國政府之間的協商溝通,因此軍委將接艦工作的人數、名單、計劃都一並上報到行政院。
這時行政院正忙著做本季度的總結工作,因為這時己是9月底了,是本年度的倒數第二個季度,因此這個季度的總結出來以後,對全年的工作也有了一個大體的定調了。另外在這個季度裏,華東政府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法】,在青島、濟南、天津、膠州、高密、即墨等地開辦了中華銀行,發行新貨幣,並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規定,各商家均不得拒收新貨幣,而且政府機構、政府企業、工廠工資也全部使用新貨幣發放,並以新貨幣作為買賣交易的結算貨幣,以及稅務交納的貨幣。現在新貨幣的發行己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陸續發放出三百餘萬元,應該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總體來看,雖然華東政府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但到目前為止還比較正常,並沒有引發什麼強烈的反對情緒,各地的民眾似乎都十分平靜的接受了新貨幣。一些穿越者擔心發生的混亂、抗議事件根本就沒有發生,因此這也讓不少穿越者大跌眼鏡,不是說貨幣的變革是最麻煩、最容易出事的嗎?怎麼連個聲都聽不到呢?
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遠比穿越者的那個時代要老實溫順,一般來說不是到了萬不得己,活不下去的時候,是不會反抗,由其是反抗官府。而且發行新貨幣的地區,都是華東政府控製比較嚴密的地區,前期經過了土改、地方整治、打擊地方勢力等手段,不僅羸得了大部份民眾的支持,而且也讓政府獲得了相當的威信力,這也是推行貨幣改革的基礎。
而且新貨幣依然還是以白銀為主要材料,由其主推的一元銀幣,其成色相當高,和白銀的比值也定得十分合理,雖然也發行了一定量的紙幣,但紙幣的麵額並不大,主要是做小錢使用,這樣一來民間對新貨幣的底觸心裏也就要小得多了。
當然,貨幣改製能否成功,除了政府的威信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購買力,簡單來說就是能買到東西的貨幣才是好貨幣,雖然華東政府是以行政命令強行將新貨幣推上了市場,但在入主山東的一年半時間裏,華東政府開辦了大量的大小工廠、商鋪,為市場提供了許多商品,甴其是土地改革之後,華東政府控製了9成以上的糧食交易、加上之前就控製了的食鹽交易,和紡織廠投產擴大之後,大量投入市場的布匹,有了這幾樣大宗消費品當底子,也就保障了新貨幣的購買力。
本來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有不少人也對新貨幣缺乏信心,因此拿到新貨幣之後,就立刻全部去買了東西,由其是在大城裏,一度也引起商品的哄搶購買,但華東政府速度調集庫存的物資投入市場,特別是糧食、鹽、布匹等大宗日用消費品,不僅迅速的穩定了市場,而且還隻收新貨幣,連紙幣也同樣來者不拒,這樣一來也讓不少人安了心,哄搶行為也慢慢的平息了下來,共同還增強了民間對新貨幣的信心。
而更為重要的是華東政府的納稅貨幣也確實都改成了新貨幣,這也說明華東政府是認可這些貨幣的,自然也就安下心來。而且新貨幣不僅有明碼實價,分類也很細,使用起來確實要比白錢或銅錢方便了不少,因此漸漸也得到了民間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