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秋收行動(七)(1 / 2)

對村民們的這種心態,羅嶽到也能夠充份的理解,而且這也是很正常的心態,想獲得民眾的充份信任,並不是容易事情,更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把民眾都哄住了。除非是紮紮實實的做好幾件事情,前期進行土地改革,才讓政府得到了一批村民的信任,但還並不是全部,相信其他地區的情況差不多。當然如果把土匪清剿幹淨了,應該也就差不多了。

而這時丁超又將孫賢祿叫到眾人麵前,告訴眾村民這次還有孫賢祿的幫助,並且對孫賢祿當眾誇讚了一番,並獎勵給他十元錢,還表示剿滅了這一股土匪以後,政府會將孫賢祿一家安排到濟南城裏去居住,並安排孫賢祿到政府機關工作等等。

這個表態也是非常重要,因為全村都知道孫賢祿是土匪的中間人,而連他都站到了政府這一邊,當然是可以提振不少村民對政府的信心,另外也是讓村民們心裏確立政府功賞過罰的製度標準,這也是政府的公信力之一。

當然接下來的工作還是剿滅土匪,因此人民軍立刻對俘虜的土匪進行審問,這次共計俘虜29人,包括孫賢祿在內,其中有7人受傷較重,但22個人也足夠問出人民軍需要的情報了。

審問自然也不會是那麼順利,土匪當中的滾刀肉著實有不少,不過人民軍也不客氣,一頓棍棒皮鞭下去,除了個別真的是蒸不熟煮不爛之外,其他的人都老實了許多,將自己所知的情況也都一五一十的講出來。

根據被俘土匪的招供,臥虎山、九如山的山寨規模都不大,長寬均在50-60丈左右,總麵積大約相當於三個足球場的大小,寨子的圍牆是以木柵為主,高約1丈2、3尺左右,並在下部填了約4-5尺高的泥土碎石,寨內的房屋以木結構為主,相對比較簡陋。一來是因為臥虎山、九如山的山寨成立的時間都不長,隻有4、5年;二來是臥虎山、九如山都不是什麼大山,因此也建不了大寨。

而每個寨子的人員數量大約為300人左右,其中作戰人員為200多人,其餘是部份土匪的家屬,當然是有些身份地位的土匪成員,而大部份土匪嘍囉的家屬都還在泰山總寨,武器則是以冷兵器為主,也有少量的舊式火器。

相比之下,泰山總寨的規模就要大得多了,總寨位於泰山西北的一個山凹裏,長寬均超過200丈,差不多相當於一座小縣城,而且寨牆是用夯土和泥混石塊堆砌而成,並修建了城樓和箭塔,高約1丈5尺,而且在外圍還挖了一條3丈多寬的壕溝,並引入了山澗水,不僅是寨裏的水源之一,也是一道防線。而山凹以外的周邊地區,還修建了4個哨樓,可以駐守約20人左右,作為主寨的預警放誚。

總寨的人數約有2000餘人,其中作戰人員在800-900之間,大部份人都是在山寨中定居,還有大約150人是來自泰山周邊的村莊。由於泰山是著名風景區,因此在山區裏分布著不少的零散村落,其實絕大多數都不能算是村子,隻能算一個小形聚集區,隻有十幾二十戶人家。

另外在總寨外還開避了幾百畝田地,主要是由土匪的家屬耕種,產出都歸山寨統一分配,不過種植的多是蔬菜瓜果之類的經濟作物,另外也種了一些甘薯、土豆之類的糧食作物,這主要是因為山裏的地質並不適合種五穀類的作物。不過總體來看,田地產出是遠遠不足供應山寨的需求,隻能作補充或調濟,因此山寨的主要供應來源還是靠土匪的老本行。

而泰山總寨之所以要在臥虎山、九如山設立分寨,一方麵是總寨己經容納不下擴大的人口規模;另一方麵也是由於這時林家正麵臨著中國所有家庭常見的問題,繼承人的確定。

雖然山寨的老當家林深望的身體還健壯,但畢竟己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而長子林惟正、次子林惟信都是年過30,而立之年,並且都成為山寨的骨幹,年齡相差也不遠,因此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競爭關係,在各自的周圍也聚隴了一批人,而讓兩人到臥虎山、九如山建立分寨,一是讓他們兩人分開,以免發生衝突;二是考查兩人的能力,以確定自己的接班人。

最後還根據土匪的招供,畫出了各山寨的簡易圖紙。也基本達到了人民軍的目地。

了解了土匪的情況以後,經團部商議確定,釆用雙管齊下的戰術,並且還從濟南城裏再調來一個營,明天一早同時向臥虎山、九如山發動進攻,要求一舉拿下這兩個山寨,然後再集中兵力,進攻泰山主寨。這是因為泰山主寨的實力較強,必須要集中兵力,而且泰山是位於濟南府和泰安府交界的地區,而泰安府是青島駐軍的防區,因此還要和青島方麵進行協調合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