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上海新區(二)(1 / 2)

這一年的時間裏,“海外華人的電影”這個名號在上海徹底打響,並且壓倒了其他一切的曲藝表演活動,曾經有幾位上海的戲劇名角對電影的流行還頗為不忿,但被邀請看了幾集【三國演義】中和戲劇曲目內容相同的情節之後,也不由得自歎確實不如,畢竟電影的場景音效實在太真實,確實做到了如臨其境一般。

現在看“海外華人的電影”在上海己經成為一種時尚行為,不少人甚致是從湖北、湖北、河南、浙江等地遠道而來,專門隻為看幾場電影。因此電影院裏也是場場火爆,一票難求。還有些富商則向穿越者提出,能不能到他們家裏去放映電影,當然錢不是問題。

而楊育新的商業嗅覺十分靈敏,立刻就推出了電影上門放映的業務,其實就是帶一台55寸的大電視和一個小型柴油發電機就夠了,成本幾乎沒有,但價格卻高得驚人,上門一次起價1千兩白銀,按每小時/100兩白銀收費,而且連續放映時間超過8小時還要再加1倍,因為這要兩台電視輪流播放。

但這項業務一經推出以後卻是廣受好評,富商們趨之若鶩,生意竟然好得驚人,定單排出了一個月。從此以後上海的富豪商人家裏舉辦宴席,紅白喜事,請不請得到名角並不重要,但都必須放映電影,才能夠張顯自己的身份地位。這年7月,上海著名實業家張謇辦50大壽,在家裏連放了3天電影,72小時不中斷,共計花費了13800白銀的天價,一時也轟動了整個上海。

到現在為止,電影業創造的收入己經達到了180萬兩白銀,而12月還有20天的時間,因此還有可能衝一衝200萬兩白銀的目標,如果按照人均創造財富來看,上海新區無疑是最高的,而且現在上海新區實際還在建設當中,僅僅隻是靠租借場場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而且在這段時間,楊育新也並不是隻盯著電影,而是充份利用電影的巨大影響力,和上海的中外商人建立廣泛的關係,現在己在上海的商界中建立了一個的地位,和上海的富商如張謇、張叔和等人建立了一定的私交,並且極力的在上海宣傳華東政府的招商政策, 不僅是為上海新區拉投資,同時也在努力為山東地區拉投資。而且楊育新的努力也是有成效的,上海的富商己經計劃組織一個代表團,在新年之後去青島進行訪問考查投資環境,張謇、張叔和等,甚致是以前對穿越者頗有對立情緒的盛宣懷都報了名。

當然,上海的商人能夠這樣積極的影應華東政府的招商,除了確實想找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之外,還有一個大家心裏都知道,但卻不能說的秘密。

應該說商人的政治嗅覺都是相當靈敏的,這一年以來,穿越者在山東自稱華東政府,自設行政官職體係,大刀闊斧的推進土地改革,甚致是打壓滿人,實際上就是割據一方,自立山頭,而且根本就沒有把朝廷放在眼裏,這些情況當然都傳到了上海,因此商人們那還看不出來,海外華人根本就不會長期的臣服於清廷,早晚都會和清廷撕破臉,甚致是取而代之。

雖然清廷回京之後,確實有一些重新振作的樣子,開始舉行變法革新,但在清廷和華東政府的這場PK中,幾乎沒有人會看好清廷,畢竟在和八國聯軍的戰鬥中,海外華人顯示出的武力實在太過強大,而且在施政治國、殖產興邦,由其是促進經濟發展方麵,眾人也都承認,海外華人遠在清廷之上。

盡管有一段時間上海輿論界軒起過一陣聲討海外華人土地改革聲音,但很快就被穿越者化解,而更重要的是,上海的商人對於土地其實是並不太看重,盡管每個商人都擁有大量的土地,但這隻是傳統的習慣使然,而眾人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商業方麵,畢竟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經濟最發達、社會最開化的地方,而上海商人的視野也要其他地區的商人開闊得多,靠土地賺取財富的速度要遠比商業經營慢得多,如果在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下,商人們是可以放棄土地的。

如果華東政府和清廷兵戎相見,在雙方明顯分出結果之前,上海的商人是不會倒向華東政府,但也決不會和清廷陪葬,而是兩麵都討好,這樣無論那一方獲勝,上海的商人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現在上海的商人和清廷的關係己經十分近密了,需要對華東政府加強聯係,因此到山東去投資,就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還帶有極強的政治含義,不過能夠理解到這一層的商人到並不多,隻有張謇、盛宣懷等少數在政治方麵有相當認識的商人才能有這個意識,而推動考查團成立的,也正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