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500兩銀子的運作費用之後,張振勳得的兩廣總督衙門的回應是,建議他去找海外華人想法,因為海外華人更善於應對洋人。
這時張振勳回歸中華己有10年,早己明白清廷官場的運作習慣,這分明就是不想向北京通報的推托之辭,不過也提醒了張振勳,確實可以找海外華人那邊去想點法。
張振勳當然聽說過海外華人的事跡,知道他們擊敗了八國聯軍,將清廷從亡國的邊緣又拉了回來,就這一點來說,海外華人確實要比清廷強得多,而且現在海外華人實際形同割據,並且對外的宣傳都是一付要全力維護民族利益的姿態出現,隻是不知道他們對南洋華僑是什麼態度。但即然朝廷不願管,隻能從海外華人這邊碰碰運氣了。
在穿越者組織上海工商代表團時,也邀請過張振勳,雖然張振勳未能參加,但也知道盛宣懷、嚴信厚、朱葆三等人這時正在青島考查,於是張振勳連夜從廣州趕到青島,請盛宣懷等人引見,和華東政府取得聯絡。
而讓張振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海外華人竟然隻用了一夜時間就做出了決定,出動軍艦到爪哇進行武裝護僑行動,並且馬上就要派遣一艘軍艦先行,這可是張振勳想都不敢想的最好結果了,看來海外華人到是真的可以依靠的力量。
於是張振勳立刻道:“秦議長,如此再好也不過了,如果貴眾武裝護僑,一應的費用都由在下來承擔,而且在下還願意額外再支助貴眾100萬兩白銀,以酬謝貴眾之勞。”
秦錚笑了一笑,道:“張先生不必如此,其實我們也是華夏的海外遺民出身,張先生一介商人,尚且能為南洋華僑的利益奔走,而大家既然同屬華夏一脈,我們又豈有見死不救之理。因此也無需張先生破費。”
張振勳聽了,站起身來,向秦錚躬身一揖,聲音也不禁有些哽咽道:“貴眾如此高義,在下代表南洋數百萬華人感謝貴眾的恩德了。”
秦錚也起身道:“張先生不必如此,來,坐下說話。”兩人重新落座之後,秦錚又道:“我們和清廷不同,清廷把華僑視為天朝棄民,但我們卻把南洋華僑視為華夏同胞兄弟,兄弟有難,豈能不出手相助,既然清廷不管南洋華僑,那麼我們來管。不過這一次護僑行動,我們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張先生相助。”
張振勳忙道:“貴眾有什麼要求,可以盡管提出來,隻要是在下做得到,必然不會推辭。”
秦錚道:“張先生應是知道,我們初歸國內,對南洋的情況不熟,張先生久在南洋居住,而且生意遍及南洋各地,對南洋的情況自然熟悉,另外我們出兵護僑,難免要和荷蘭殖民當局打交道,而張先生和荷蘭殖民當局有些來往關係,因此希望張先生能夠派幾個得力的人員協助我們。”
張振勳點了點頭,道:“此及小事一件,在下可以馬上安排。”
秦錚又道:“南洋氣候炎熱、疾病眾多,我們的士兵多為北方人,恐怕水土不服,而且時間緊迫,也來不準備藥物,因此還張先生多準備一些避暑、淸熱、消毒、去火的藥物,另外我們的軍隊到達爪哇之後,必會收容大量的難民,需要大量的帳蓬、食物安置。”
張振勳道:“此事也好辦,在下在爪哇開了數家藥店,盡可供軍前所用,帳蓬、食物之類,更是不用貴眾擔心。”
秦錚道:“還有便是此地距離爪哇有萬裏之遙,軍艦航行,需要補充燃煤、飲水、食物,還請張先生能夠安排供應。”
張振勳嗬嗬笑道:“在下在爪哇開有兩家航運公司,南洋諸國皆有在下的碼頭,因此盡可以供應貴眾的軍艦使用。”
見張振勳回答得這麼痛快,秦錚反到有些覺得不大靠譜,道:“我們這次護僑,必然會和荷蘭殖民當局發生衝突,甚致會兵革相見,而張先生在南洋的產業眾多,尚需依附荷蘭殖民當局,如果名目張膽的協助我們,恐怕會對張先生不利啊,因此如果張先生有那些不便之處,不妨先提出來,我們可以再行協商,如果明幫不行,暗助也是可以,不至於為了這次護僑,而連累張先生。”
張振勳聽了,心裏也不禁頗為感動,因為海外華人確實是在為自己考慮,張振勳歸國10年,見了太多清廷的官員,隻管自己的官職政績,需要商人出錢的時候獅子大開口,但卻根本不考慮商人的利益,倒是海外華人能充份替自己作想,確實是要有人情味得多。張振勳當然淸楚,如果自己幫助海外華人,荷蘭殖民當局必然會對自已進行報複,雖然不會真對自己下手,但肯定會侵吞一些自己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