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華東政府第一次與荷蘭進行交涉的時侯,荷蘭政府到也並沒有真的不當一回事,畢竟八國聯軍從中國弑羽而歸,在歐洲也不是什麼秘密,荷蘭政府雖然沒有認真研究,但也是知道的大體的經過和原因,而且荷蘭是個小國,當然不願額外惹麻煩,因此荷蘭政府立刻向巴達維亞當局發電詢問情況。
但巴達維亞總督威廉*羅斯布魯(Willem Rooseboom)給國內回電,信誓旦旦的表示絕無此事,相反還倒打一耙,說有許多爪哇華人不尊守殖民地的法令,聚眾滋事,打壓當地土,並且惡意競爭,嚴重損害了殖民地的經濟利益,殖民當局依法抓捕了一些爪哇華人,結果他們竟然勾結華東政府,向殖民當局施加壓力。
同時爪哇的商人也聯名給荷蘭政府發電,證明總督府說的都是事實,要求荷蘭政府不能倔服於海外華人的壓力,一定要強硬的回複華東政府。
荷蘭政府當然是相信自己人說的話,何況還有商人們的證明,因此才給華東政府發了一份在荷蘭政府看來還算是比較客氣的回複信。那知華東政府的反應要遠比荷蘭政府想像得激烈,竟然要武裝護僑。這下荷蘭政府還真有些緊張了,雖然荷蘭政府不想惹事,但畢竟是歐洲國家,當年也曾是稱霸一方的角色,十分清楚局勢發展到了這一步,不是外交能夠解決的,恐怕海外華人是以護僑為借口,而打算謀求攻占巴達維亞吧,至少在歐洲,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荷蘭能否抵擋得住海外華人的進攻呢?在17、18世紀,荷蘭曾是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在三十年戰爭中擊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而獲得正式獨立,建立了共和國,並且憑借著風帆時代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獲得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和英國展開了百年的海上爭霸。
不過荷蘭畢竟國小民寡,進入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候就逐漸落伍,在拿破倫戰爭的時代,荷蘭還曾一度亡國,盡管拿破倫失敗以後,荷蘭重新複國,並由共和國變成君主立憲製國,但原屬荷蘭的比利時、盧森堡都先後獨立,使荷蘭喪失了近一半的領土,更是無力再參與世界的競爭,因此在重大的國際事務中盡力保持中立,小心翼翼的在列強的夾縫中生存,而在經濟上全麵依靠英國,不過由於在輝煌時期留下的廣大殖民地,現在荷蘭總體還算是十分富裕。英國在南非發起的布爾戰爭,與英國為敵的布爾人就是荷蘭以前在非洲的後裔,但荷蘭政府也隻是在口頭上指責英國,但並沒有給布爾人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由於荷蘭是傳統的海洋國家,而且又有廣大的殖民地要維持,因此荷蘭的軍事建設呈明顯的重海輕陸的特點,現在荷蘭海軍有1萬多人,主要的作戰軍艦有:5艘老式5000噸級的岸防戰列艦,裝備有2門240毫米主炮;3艘老式3500噸級岸防戰列艦,裝備有3門210毫米主炮;另有6艘3800噸級防護巡洋艦。雖然這樣的海軍規模在這個時代基本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對荷蘭這樣一個隻有4萬多平方公裏領土,500餘萬人口的國家來說,也算是很可觀了。
目前荷蘭海軍共有8艘軍艦都分布在殖民地區,在巴達維亞有4艘,為一艘5000噸級的岸防戰列艦阿姆斯特丹號;3500噸級岸防戰列艦烏特勒支號,3800噸級防護巡洋艦鹿特丹號、蒂爾堡號,另外還有5、6艘400-600噸級的淺水炮艦、魚雷艇驅逐艦。
但這樣的實力顯然不可能是華東政府的對手,畢竟海外華人曾擊敗過擁有4艘萬噸級戰列艦、裝甲巡洋艦的德國遠征艦隊。這當不是荷蘭能夠對抗的,因此荷蘭政府也隻能向英國求助,希望英國能夠幹涉周旋。同時荷蘭政府也警告巴達維亞方麵,華東政府己經決定武裝護僑,讓巴達維亞做好準備。
總督威廉*羅斯布魯收到了國內的警告之後,也有些緊張,趕忙招集殖民地的官員商議,怎樣應對華東政府的武裝護僑行為。有的官員主張趕緊平定現在爪哇的排華運動,恢複爪哇的局勢,讓海外華人沒有借囗幹涉爪哇的局勢。
但這種主張遭到了以荷蘭駐巴達維亞艦隊司令官赫爾維格的強烈反對。他的主張是立刻備戰,等華東政府的軍艦來,就給他們迎頭痛擊。因為荷蘭己有幾十年沒有參與過國際重大事務,雖然荷蘭本土由於位於歐洲的中心地區,信息來源很多,還能跟得上時代,但巴達維亞地方偏避,信息的來源不多,因此對時代的了解由其是對歐洲以外地區的時局了解有些滯後,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的詳細過程所知不多,並且把華東政府仍然視為和清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