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秩君就收到了張振勳的回電,要求張秩君不要有所顧忌,全力的配合人民軍的行動。
其實人民軍在爪哇第一天的戰況,張振勳在青島的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因為關於爪哇的局勢,華東政府都會極時的通知張振勳。老實說剛知道戰況的時候,張振勳也嚇了一大跳,這確實是大大出乎張振勳的意料。按張振勳的想法,人民軍到達爪哇之後應該是以強大的兵勢,逼迫荷蘭殖民當局釆取措施,製止排華行為就行了,雙方最好是不要發生戰爭。
但張振勳卻沒想到人民軍到真是敢幹,一上來就擊沉了荷蘭5艘軍艦,這個梁子可結得不輕,而在陸上更是一舉擊敗了三個部落,殺死俘虜700餘人,這下是當然會連累張家的。雖然張振勳心裏懷疑海外華人這麼做,是不是有意要斷絕自己的後路,讓自己徹底綁上華東政府的戰車。
隻是這也就是一想,張振勳知道自己並沒有充份的證據,而且人民軍擊敗三部落,解救了自己的農場,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張振勳畢竟是有決斷的人,知道自己現在確實是和華東政府捆綁在一起,如果這次華東政府的護僑行動失敗,自己也就在爪哇失去立足之地;反之如果護僑成功,迫使荷蘭殖民當局做出讓步,甚致做出不再發生排華事件的承諾,那麼自己可以依靠華東政府的支持,不僅能夠繼續在爪哇立足下去,而且生存的環境要比以前強得多,可以在荷蘭人麵前挺直腰杆,對土著更是不用忍讓了。因此現在張家隻有這一條路可走,就是盡全力,甚致不惜血本的幫助華東政府成功。
可以說這父子倆的想法到是有一致的地方,於是張秩君立刻安排家人去打聽,總督府有什麼動向,張家在巴達維亞也是豪族大戶,家裏的從人眾多,而且在總督府裏也有不少的耳目,因此巴達維亞有什麼動向,基本都盼不過張家的耳目。而就在這時,又有家人來報,原來是有幾位商人來拜訪張秩君。
張秩君一聽就知道,這些人估計是來探自己的口風,因此立刻讓家人把他們請進來。拜訪張秩君的共有5人,其中華人有2人,2名是荷蘭商人、還有一個是爪哇土地的商人。當然都是巴達維亞有名的商人。
眾人都落座之後,一名華人商人黃彥升道:“少東主,我們這次一起來拜訪,不用我們說,想必少東主也知道是為了什麼吧。”
張秩君笑道:“可是為了海外華人之事?”
黃彥升點了點頭,道:“就是為了此事。”
另一名華商丁照忠道:“這海外華人到底是什麼來頭,我到是聽說過一些,但卻不知詳情,少東主能不能給我們詳細說說。”
於是張秩君就將他所知的海外華人的來曆,以及以前所取得的功績都詳細的說了一遍。其實他對華東政府的情況也隻知道6、7分,但在這些人麵前確實可以算是行家了,當然有些事情,主要是對戰鬥也免不了有些添油加醋,不過大體算是把情況都說清楚了。
等張秩君說完之後,幾名華商到是頗為欣慰,而兩名荷蘭商人卻露出了不屑之色,顯然是認為張秩君在誇大其辭。黃彥升又道:“那麼海外華人到爪哇來做什麼?”
張秩君道:“當然是護僑,保護這裏的華人不受傷害,他們己經在我家的農場設立了駐點和救助營,隻要是受到本地人攻擊傷害的華人,都可以逃到那裏去逃避,在那裏是絕對安全的。”
黃彥升聽了,也點了點頭,道:“這就好,這就好啊,難得還有人念及到我們這些孤懸在海外的華人,以前不管是大明還是大清,誰都不管我們這些南洋的華人。”
張秩君道:“海外華人和大清國是不一樣的,其實他們過去也和我們是一樣的,因此能夠懂得我們這些孤懸海外華人的心情。”
其他人聽了,也都連連點頭,有幾個人還稀噓不己。
這時一名叫馬丁內斯的商人聽得不是味了,道:“張先生,按照您的說法,從法理上來說海外華人隻是清國的一個地方官員,所謂的華東政府,隻是他們自行成立的一個偽政權,並沒有被各國承認,因此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代表清國,來保護這裏的華人。”
張秩君道:“馬丁內斯先生,我們隻是商人,不懂這些軍國大事,華東政府合不合法,有沒有資格護僑,我們說了都不算,其實我在昨天就己經建議總督大人向清國提出抗議了。”
而幾名華商都是一陣譏笑,顯然是認為馬丁內斯剛的話說得太蠢了,不管華東政府是真政權還是偽政權,人家的軍艦己經開到了巴達維亞的家門口來,現在討論這個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