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錚又道:“我們政府要大力發展經濟,需要更多像張先生這樣的商人來山東投資興業,而南洋華人中的富商眾多,因此我們希望張先生能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華僑商人到山東來投資置業。”
張振勳聽了,也點了點頭,這個要求是最好辦的,他在南洋一帶地區,由其是華僑商人中,確實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且知道大部份華僑商人發家以後,都想回國投資,一來是在海外賺了錢,都想著錦衣還鄉,好在人前顯盛;二來是落葉歸根,這也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習慣,不過大部份歸國的南洋華僑都選擇在廣東、福建等地區投資,因為南洋華僑多是廣東、福建人,自然是首選在家鄉投資。
不過商人投資首看的還是投資環境,以前是因為那裏的情況都差不多,當然就選擇在自己的家鄉投資,而現在華東政府的治理之下,山東的投資環境確實要遠強於其他的地方,因此張振勳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拉動一批華僑商人到山東來投資。於是張振勳道:“好,我把這邊的事情處理一下,最遲下月初就回爪哇去,一定會把事情都處理好。”
秦錚也點了點頭,道:“好,那就有勞張先生了。”
第二天,張振勳立刻和商業委員會進行了協商,首先確定了投資建設葡萄酒廠的項目,不過俱體的安排,還要等張振勳到煙台考查當地的葡萄種植情況才能決定,因此商業委員會也隻能承諾,會在土地、稅收等方麵都給張振勳提供優惠的條件,但並沒有俱體的措施。
而在其他投資方麵,雙方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不過張振勳在爪哇從事經營的,還是比較傳統的產業,主要是墾殖、航運、采礦、銀行、藥業、酒業等,而對於新興的鋼鐵、機械、重工、紡織、化學等產業基本都沒有涉及,但張振勳擅長經營的這些產業有很大一部份在華東政府的治下都很難經營,如墾殖、采礦、銀行,在華東政府都有十分嚴格的條件和限製,因為華東政府是施行的土地國有製,采礦也都屬於國有,就算允許私人投資,但也不可能大規模的開放,而且華東政府是執行嚴格控製的金融製度,因此對銀行業也有極為嚴格的限製條件,原來接手時遺留下來的外籍銀行有不少都受不了嚴格的監管和限製,準備撤離華東政府的地區。
藥業到是一個可以投資的項業,但藥業和酒業一樣,投資有限,因此商業委員會建議張振勳,可以投資基礎建設,比如投資修建碼頭、鐵路、公路的建設,雖然在原則上碼頭、鐵路、公路都屬於國有資產,是不允許私人完全控製的,但卻可以國私共同經營。
不過這些投資項目的前期投資量較大,而且建設期較長,資金回收期較長,因此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當然由於現在山東的基礎設施極為落後,再加上有政府的支持,一但項目建成,收益還是可以保障的。而由於張振勳在南洋有經營航運業的經驗,商業委建議張振勳可以考慮在煙台投資建設碼頭,經營航運,這樣不僅多了一個投資項目,而且還可以做為葡萄酒的配套產業,畢竟如果葡萄酒廠建成以後,還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外運。但基礎建設屬於建交郵委負責,因此俱體的條件還需要和建交郵委協商。
於是張振勳又和建交郵委進行協商,建交郵委承諾,一但張振勳在煙台投資修建碼頭,政府會在土地使用上會提供便利,可以將碼頭交給張振勳經營20年,第一個10年的前3年盈利全歸張振勳所有,後7年盈利按2:8分帳,張振勳可以獲得8成的利潤,第二個10年的盈利按4:6分帳,20年的經營期滿以後,還有10年的優先續約權。
煙台是山東僅次於青島的天然優良海港城市,在甲午戰爭之後,北洋水師的兩大母港:旅順被俄國強租,威海被英國強租,因此北洋水師以天津、煙台為母港。由此也可以確定煙台的海港條件,同時還有相當不錯的基礎。
現在華東政府對港口建設的主要資源投入在青島和天津,沒有餘力再建設煙台,如果張振勳願意投資煙台的海港建設,對華東政府當然是有利的,而且在華東政府規劃中的環山東鐵路就有一條到達煙台,港口可以和鐵路配套,大大提高山東東北部的交通條件,而且港口建成之後,還有稅收,另外帶動煙台地區的經濟的發展,這些附加值利益極大。因此雖然華東政府在港口的盈利上做出了大量的讓利,但還是十分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