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清廷果然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代表朝廷赴山東表彰嘉獎海外華人。
不過收到聖旨之後,袁世凱卻是頭大如鬥。清廷的官員中,和華東政府接觸最多,私交最好的官員,首推自然是李鴻章,而第二個就是袁世凱。因為海外華人入主山東時,袁世凱是當時的山東巡撫,是他和海外華人辦理交接手續,後來袁世凱出任直隸總督,駐地就在天津,和華東政府的天津新區比鄰,幾乎天天都有接觸,而袁世凱也刻意的和海外華人交結示好,因此雙方一直相安無事,並且經常會麵,算是建立了不錯的私交。
但這一次的輿論風波,袁世凱是知道的,朝廷確實是做得不大地道,海外華人這回確實是給中華長了臉,而朝廷隻到現在才想到嘉獎他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而且袁世凱清楚,如果是別的官員或許還會給朝廷一個台階下,而海外華人本來對朝廷就不怎麼恭敬,甚致有不少人公然出言不遜,現在自然是更不會買朝廷的帳了。那麼朝廷派給自己的這個欽差,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由其是袁世凱得知是李鴻章像朝廷推薦的自己,甚至懷疑李鴻章是不是在給自己挖坑。不過袁世凱冷靜下來一想,認為李鴻章應該不是這樣的人,這樣做肯定是另有緣故。於是袁世凱趕忙寫了一封信,派心腹人連夜騎快馬送到北京給李鴻章,像他請教。
李鴻章的回信隻有八個字“忍辱負重,從長計議”。老袁雖然讀書不多,但頭腦絕對好使,立刻就茅塞頓開了。因為朝廷必須要有一個和海外華人有私交,能夠說得上話的人,雖然現在有李鴻章在,但李鴻章畢竟已經是80歲的人了,還能再支撐幾天,而等李鴻章之後,能夠用得的就隻有袁世凱了。李鴻章向朝廷推薦袁世凱,其實就是告訴朝廷,除了他之外,隻有袁世凱是能和海外華人說得上話,同時也是讓袁世凱多和海外華人溝通,以後袁世凱就憑這個關係,可以在朝廷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也就是從長計議的意思。
而忍辱負重就更好理解了,無非就是叫袁世凱裝孫子。其實李鴻章心裏十分清楚,海外華人是肯定不會忠於清廷的,但李鴻章估計,至少在10年之內海外華人是不會和朝廷翻臉,除非是朝廷首先發難,因此這一次海外華人也不會真的就反了,他們這樣鬧騰,不過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中華的正統代表,爭取民心,而鬧到現在這一步,其實也差不多達到了目地。而袁世凱和海外華人有些交情,如果朝廷再放低身段,海外華人也就會順梯下牆,多半不會為難袁世凱。
想通了這一層道理,袁世凱就立刻來了精神,趕忙和天津的李鬆晨聯絡,通告華東政府,自己出任欽差,要到青島去嘉獎他們,同時又以個人名議,給秦錚發了一份電報,首先對華東政府的護僑行動大嘉讚揚一番,並且也說了幾句朝廷不對,然後又說自已是受朝廷委派,身不由己,懇求海外華人不要為難自已,言辭十分謙卑。然後才從天津出發。
到達青島之後,袁世凱也十分低調,處處謙恭,絲毫也沒有擺欽差大臣的架子,而華東政府到也沒有為難袁世凱,畢竟現在華東政府下一步的主要目標是日俄戰爭,因此還不想正式和清廷撕破臉,而且爪哇護僑所需要達到的效果也基本都實現了,正好可以借這個台階下來。
不過這次清廷對穿越者的嘉獎也確實是出了血本,首先是正式給山東建藩,穿越者可以開府理事,委任省內的各級官員,這也就是正式承認了山東的割據地位,而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王雲鵬、徐濟超五人全部都被封為一等公爵。清廷入關立國260餘年,除了王朝初立時設過三藩之外,外姓功臣被封為一等公爵的一共也隻有4個人。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算是為清廷盡心盡責,勞苦功高,並且位及人臣,但生前的爵位也隻是一等伯爵,死後才追封一等候爵。因此確實可以算是特別的殊榮。
除此之外,清廷還封出了2個二等公爵,4個三等公爵;候爵16個,伯爵35個,仿佛爵位像不要錢一樣批發著賣。另外還賞下了黃馬掛166件,賜號驃勇巴圖魯67個,共計受封的超過了300人,其中還包括62名女穿越者或本土的女歸化民,都是被封為誥命,這還是由於穿越者結婚的不多。而且還賞給受封的每個人不少禮物,另外還額外賞給華東政府100萬兩白銀,還有光緒、慈禧親筆賜字6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