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晉峰的總結主要是在後勤保障方麵,這也是目前華東政府最弱的一環,由於華東政府在東南亞並沒有立足點,這一次爪哇的成功,有很大一部份因素是有張家這樣的當地巨富的全力幫助,可以說如果沒有張家,如果張家不是富可敵國,人民軍將會十分艱難,僅是在後勤保障方麵的投入,就至少要增加到3倍以上。

但尚晉峰也指出,從另一個方麵來說,東南亞的華僑確實是一支可以拉隴和合作的力量,因為華僑在東南亞各地都有一定的人數基礎,而且其中不乏有巨富,財力也是可以保障,但由於缺乏統一的組織或是強力政府的支持,因此華僑普遍政治地位都不高,總體看除了少數富商之外,大多數都是受壓迫的狀況,而既使是華僑富商,也要麵臨歐洲資本的擠壓,狀況也好不到那裏去。

而華東政府可以為東南亞的華僑提供軍事和政治上的保護,同時可以充份吸收華僑的投資,來加快自己的經濟發展,雙方幾乎可以說是天然的互補關係,這一次護僑動就為華東政府嬴得了爪哇華僑的人心,並且在東南亞地區建立了極大的聲望。因此以後如果華東政府要向東南亞擴張,就要充份利用華僑的力量,但另外也要盡力在東南亞擁有一個自己的立足點,建立軍事基地,畢竟華僑隻是普通平民,既使是向張振勳這樣的巨富,也不可能為華東政府提供軍事幫助。

護僑艦隊的總結也讓軍委十分滿意,因為這不僅為華東政府以後向東南亞擴張積累了經驗,而且其中的行多經驗,都可以應用在未來的日俄戰爭中。

按照舊時空的經驗,日俄戰爭是一場海陸兩線同時進行的大規模戰爭,因此陸軍、海軍的作戰經驗,都有極大參考價值。而且日俄戰爭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這一點和東南亞的情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東北地區的平民基本都是中國人,這當然是對華東政府極為有利的事情,但不足之處在於,目前在東北地區還缺少像張振勳的中間人,不過華東政府己經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在旅順成立辦事處,開設商館,在東北地區經商,就是在擴大華東政府在東北地區的影響,並且尋找或扶植華東政府的代理人。

另外這次護僑行動的費用也核算出來,共計耗資976萬銀元,折算成白銀大約680多萬兩,折算成英磅則是110餘萬英磅。而這次獲得了賠款650英磅,可以說是大賺了一筆。

而這筆賠款的分配方案也確定下來,扣除耗資費用之外,軍隊將獲得其中的大頭,一是400萬英磅,剩下的約140萬英磅則歸政府所有,其實140萬英磅也不算少了,拆算成銀元大約是1200萬元,差不多占到去年財政收入的1/5左右,可以算是一筆巨大的額外財富。

軍委對賠款也進行了分配,海軍獲得了250萬英磅,而陸軍獲得了150萬英磅,雖然陸軍在爪哇打的仗要多一些,但海軍才是護僑的主要力量,不僅派出軍艦將陸軍送到爪哇,而且一直牽製威攝著英國艦隊,另外海軍也一直都是軍費的大頭,因此海軍多分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怎麼樣,政府、陸軍、海軍都可以算是發了一筆小財,可見打仗賠款確實是來錢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這這次華東政府才獲得了650萬英磅的賠款,和清廷曆次的賠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賠償了6000萬白銀,約合2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3:1);甲午戰爭賠償了2億3千萬白銀,約合6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4:1);而在舊時空裏,辛醜條約的賠款更是高達4億3千萬白銀,約合7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6:1)。當然這些賠款在當時的世界範圍還並不算高的,在普法戰爭中,法國對普魯士的賠款更是達到驚人的50億法朗,約合2.5億英磅。可見在戰爭賠款方麵,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總結結束之後,羅嶽又休息了兩天,7天假期也全部結束,士兵們都回到軍營裏,重新開始了訓練。

而就在這時,華東政府的五名最高首腦人員招開會議,開始正式討論對日俄作戰的計劃。

其實對日俄作戰是華東政府早就定下的戰略,而且大的思路也定好了,就是趁日俄雙方打得精疲力竭的時候,忽然出動參戰,力爭一舉重創兩國,占領中國東北地區,為華東政府的進一步發展開避空間,並且從日俄兩國獲得戰爭賠款,做為華東政府下一步的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