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新並沒有到碼頭去迎接蔣怡、白流蘇的歸來,因為正有一件緊急的事情在處理。

這段時間裏,上海新區的發展相當迅猛,這一方麵是受益於上海新區優越的地理境優勢,另一方麵也和楊育新的個人努力分不開。雖然楊育新為人好色,但並不是隻靠下半身思考的人,他當然知道,自己現在能夠過上這樣妻妾成群的生活,是依附著華東政府這個強大的勢力,並且占據了上海新區負責人這個實權位置,而自己想要保持這樣的生活,甚致還想再進一步,就必須在這個位置上幹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楊育新精心策劃的上海新區商業中心正式開業以後,生意就一直相當火爆,現在己經形成了一個購物、餐飲、娛樂、住宿、休閑於一體的綜合商業區,由於這裏能夠提供的商品種類繁多,每天都能夠吸引大量的遊客到來,每天的營業流水可以高達數十萬白銀。

而在華東政府的電影帶動下,商業中心的娛樂產業也十分發達,上海各知名曲藝班子幾乎都入主上海新區演出,由於上海新區的管理透明,秩序良好,除了應交繳納的場地和分成費用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額外費用,也不用拜碼頭、打點官府,更沒有地方幫會來找麻煩,再加上遊客眾多,演出收入有保障,因此深受各曲藝班子的好評,己經有幾家曲藝班子將自己的社團遷進上海新區裏,其他的曲藝班子則也都紛紛在上海新區是開分社。

再加上華東政府獨有的電影,歌舞表演,因此上海新區己經衍然成為了上海地區的娛樂中心,而娛樂又反過來促進了商業、餐飲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凡事到上海來的人都要到上海新區去遊玩一番,民間甚致己有“如果沒有到上海新區商業中心購物,看場電影,聽一場戲,就不能算到過上海。還有不少其他地區的遊客也都紛紛慕名前來。

不過楊育新到並沒有因為商業中心的生意火爆而高枕無憂,現在的生意好一是靠娛樂業,由其是電影帶動起來,二是這種商業模式在這個時代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有相當大的新奇感,但要讓生意長期的保持良好勢頭,還必須在商品和服務上下功夫。

現在商業中心的服務己經算是做得相當不錯了,但能提供的商品還不足,盡管和這個時代相比,商業中心的商品己經算是極為豐富了,但楊育新畢竟是穿越者,眼光當然不同,其實在穿越者看來,這個商業中心更像是舊時空的農貿市場,因為商品基本是以生活日用品為主,而舊時空的商業中心主打的服裝、鞋帽、箱包等卻是寥寥無幾。蔣怡等人創業決定以服裝公司為突破口,也是看到這方麵的商品供應不足,瞄準這個空白。

當然,這段時間楊育新也不是隻關注商業中心,畢竟在華東政府的經濟體係中,上海新區是一個重要的對外商品集散地,一方麵華東政府生產的工業產品通過上海新區銷售到其他地區,主要是長江沿線和東南沿海地區,現在華東政府的工業初俱規模,己經能夠提供一定的工業產品了;另一方麵則是購買華東政府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各種礦產,原材料,主要包括糧食、藥材、生絲、棉花、木材、各種金屬礦石等。

楊育新也充份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能力,和十幾名大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華東政府的商品集散進出打開了10餘條商業線路,讓華東政府的產品通暢外銷,而各種華東政府所需的物資也源源不斷的輸入。因此楊育新工作的能力和業績也得到行政院各委員的高度好評,盡管楊育新在個人私生活上頗受爭議,但行政院對此仍然睜一眼閉一眼,隻當不知道的。

不過上海新區的快速發展,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首先是得罪了不少地方幫會勢力。上海的幫會勢力極大,而且曆史悠久,在穿越者初到上海的時候,還是比較重視與地方幫會的關係,基本互不侵犯,那怕是開辦碼頭,經營航運,也都十分尊重幫會的規據。

但上海新區成立以後,就不可避免的和一些地方幫會發生利益衝突,因為雖然幫會也會有一定的產業,但取保護費,設關收卡,抽頭提成也占了很大一部份,黃浦江、長江水道,就是不少地方幫會的利益所在,就連不少洋商也都不得不接受地方幫會的提成,但上海新區顯然是不會和地方幫會妥協,另外上海新區吸引了大量的曲藝班子,造成了上海老城的曲藝市場大幅縮水,而向曲藝班子收保護費,從門票中抽成,也是地方幫會的重要收入來源。因此隨著上海新區的發展,上海地區的大部份幫會的收入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