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明治天皇下令,任命乃木希典中將為第3軍司令,出征遼東,負責進攻旅順戰役,因為就在10年以前的甲午戰爭中,正是當時還是旅團長的乃木希典率軍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攻克金州,占領大連灣炮台,之後又占領旅順,並縱容日軍造成了旅順大屠殺,死難者達2萬餘人。
甲午戰爭之後,乃木希典還擔任一屆台灣總督,後來就一直處於休職狀態,而現在日本再次啟乃木希典,並還讓他負責進攻旅順,當然是希望借他曾經攻占過旅順的這個彩頭。
6月1日,乃木希典從日本出發,而就在前一天,乃木希典收到了從東京家裏轉來的信,得知長子乃木勝典己戰死金州城的消息,而這時次子乃木保典也遼東前線作戰,因此乃木希典買了三口棺材隨行,以示與二子一道戰死,以報效天皇,報效日本的決心。
6月6日,乃木希典在鹽大澳上陸,同時接到自己晉升的電報。原來就在當天,陸軍侍從武官岡澤精、近衛師團長長穀川好道、第2師團長西寬二郎、參謀次長兒玉源太郎、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海相山本權兵衛以及乃木希典共7人,同時晉升為大將(上將)。
而就在前一天,俄國遠東司令官庫羅帕特金下令,命西伯利亞第1軍和第35師第2旅向得利寺集結,第3師向海城、營口、蓋平推進。救援旅順。日軍由第3軍負責包圍旅順,第2軍北上迎擊俄軍,雙方在6月14日在得利寺遭遇,展開激戰,6月15日,俄軍戰敗撤離。而日軍一時也無力再北進,因此雙方暫時對持起來。
6月20日,日軍成立“滿洲軍總司令部”,以大山岩陸軍元帥任總司令統一指揮各部日軍。而在此之前,華東政府催促日本確定再次舉行協商,被日本政府借故推遲了。
但就在這時,俄國的海參崴分艦隊再度出擊,海參崴分艦隊司令耶森少將率領裝甲巡洋艦格羅姆鮑伊號、留裏克號,防護巡洋艦波卡茨裏號、萊納號,魚雷快艇10艘南下,竟然一直穿過了對馬海峽,6月15日在下關附近擊沉貨船和泉丸號,又在對馬海峽附近擊沉了運兵船常陸丸號,船上1215名日本官兵葬身海底。而為防止被俘,大隊長須知中佐等人在焚燒軍旗後剖腹自殺,而損失了送往旅順前線的18門280毫米攻城重炮。隨後又擊傷了佐渡丸號。等第2戰隊趕到附近海域時,俄艦早己全無蹤影,而海麵的硝煙肖未散去,漂浮著無數死屍。
而己經取得了重大戰果的海參崴分艦隊並未回港,而是貼著本州島西海岸北上,6月16日,又在島根半島附近俘虜了一艘英國運煤船阿蘭頓號,又擊沉了安靜丸號、八幡丸號,俘虜了博通丸號,洗劫了寶德丸號、巴港丸號、新湊丸號、第9運礦丸號等小型船舶,然後才於19日回到海參崴。
這次海參崴分艦隊共計擊沉了4艘艦,俘虜2艘,洗劫4搜,日本共計損失船舶3.6萬餘噸,死傷2500餘人。而日本政府也隱瞞不了這一次的損失,因此國內頓時輿論大嘩,紛紛批抨海軍未能盡責,才導致運輸船受到俄艦的攻擊,而第2戰隊的司令上村彥之丞成為民眾們發泄怒火的對像,私邸被暴怒的民眾搗毀。
就在這時,歐洲那邊又傳來消息,原來俄國打算從波羅地海艦隊調到遠東來,增加遠東艦隊的實力。如果波羅地海艦隊真的到達遠東,和太平洋艦隊彙合,那麼俄國海軍的實力將遠淩駕於聯合艦隊之上,畢竟聯合艦隊己經損失了兩艘戰列艦。
雖然在開戰之前,日本己在英國定製了兩艘更為強大的戰列艦香取號、鹿島號,但這兩艘軍艦要到1906年中期才能完工,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這時日本政府才意識到,這場戰爭可沒有那麼容易,雖然現在日本還占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穩固,隨時都有可能翻盤,因此在這個時候還不能完全拒絕華東政府。
果然,就在這時,華東政府向日本表示了嚴正的抗議,認為日本完全是在有意推托,沒有合作的誠意,因此拒絕再向日本提供物資。
日本政府趕忙進行協商,認為現在雖然還不能完全拒絕華東政府,但暫時在戰場確實是占有一定的優勢,到也用不著華東政府出兵,而且這樣拖著也不是辦法,不如和華東政府說清楚。於是日本政府通過青島領事館向華東政府解釋,不是日本有意推托,而是因為現在的戰事太忙,抽不出時間來。並且向華東政府提議,現在的戰爭局勢,日本尚可支持,到也不用華東政府立刻參戰,不如華東政府暫時不參戰,而是全力準備,等到1905年,準備充份了之後再出兵參戰,那時華東政府也能夠確定能夠投入的兵力,這樣雙方也好協商俱體的作合方式。同時也希望華東政府能夠繼續提供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