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革命者(五)(1 / 2)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從日本的立場來說,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算錯,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不過要讓日本的力量保持強於中國,就有點自相矛盾了,一個虛弱的中國,對日本提供的幫助有限,但如果日本真的打算幫助中國發展,以中國的體量、人口、資源,超過日本也隻是時間問題。”

秦錚道:“我們是穿越者,當然知道中國隻要把自己的事情理順了,超越日本的可能性極大,但在舊時空裏,這個時代的中國基本還看不到超越日本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日本真得把中國綁上自己的戰車,控製住中國的發展速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在實力上壓製住中國的。”

夏博海想了一想,道:“這到也對,誰讓中國一直都沒有消停過呢。”

這時徐濟超道:“秦政委,我在穿越之前看過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個時候清廷的新政其實還是搞得不錯的,如果能夠給清廷足夠的時間,繼續把新政搞下去,最終是能夠獲得成功,使中國富強起來的。結果被辛亥革命這麼一攪活,反而打斷了清廷新政的進程,讓中國錯失了一次富強的機會。”

王雲鵬道:“這叫什麼話,清廷的新政不過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而弄出來欺騙人民的東西,如果新政真的能搞好,那麼辛亥革命根本就沒有機會爆發。”

徐濟超道:“其實我也不認同這種說法,但不知道這種說法到底在那裏不對,如果說清廷的新政是欺騙人民的,但我研究清廷新政的內容,應該說都還是能夠說得過去的,起碼比以前確實要強不少,確實有一些君主立憲製的味道,這到真不能說是欺騙人民。至於說是為了維持清廷的統治,我認為這個動機也不能算錯啊,如果新政真能使國家富強起來,也確實可以維持清廷的統治,這並不矛盾。另外從舊時空曆史的後來發展也能看出來,清廷雖然腐敗無能,但在大體上還是保證了國家的統一,發生的戰亂,即使是像庚子國變這樣的大亂,也都控製在5、6個省的範圍內,從整個國家的角度看,大體還是穩定的。而辛亥革命盡管推翻了清廷,建立了共和國,但整個國家很快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混亂當中,無論是那方麵,都表現得還不如清廷的統治時期,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徹底有了改觀,但卻耗去了近40年的時間。如果把這40年的時間給清廷,完全是能夠讓清廷充份的發展完善新政。老實說,我認為這樣的說法還是有相當的道理的。秦政委是對曆史有研究,所以我想趁這個機會,向秦政委請教一下。”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些言論在穿越之前我也看過一些,但這種觀點隻是從表麵上看很有道理,深入研究就應該清楚,清廷的新政是注定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果不穿越,我會在我要出版的書裏作說明,不過現在可以好好的說一說。”

徐濟超道:“好啊,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清廷的新政不可能取得成功?”

秦錚道:“我們估且不論新政的好壞,但從1894-1900年,在這連續6年的時間裏,先後發生了甲午之戰,戊戌變法、庚子國變等重大事件,可以說每一件事情對清廷都是沉重打擊,基本透支了清廷的公信力,可以說在庚子國變之後,除了極少數死忠之外,國內的絕大多數政治勢力都對清廷基本都失去了信任,清廷這種局麵下推出新政,不能說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能成功的機率也是極底的。”

徐濟超道:“成功的機率底,並不表示完全就沒有成功的機會啊。”

秦錚道:“但問題就出在清廷的新政內容上麵。”

徐濟超道:“我看清廷的新政內容沒有什麼大毛病啊。”

秦錚道:“單純的從新政的內容看,確實沒有大毛病,甚至可以說和以前相比,確實是有進步的,隻可惜新政推出的時機不對,如果是在甲午戰爭之前,那怕是在戊戌變法之後推出這些新政,基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還能得到廣泛的支持,但在庚子國變之後,清廷的公信力基本清零,再推行這樣的新政,各方的政治勢力自然都接受不了,認為清廷的新政為自己保留了相當多的權力,改良的步伐還是太慢了,因此清廷無法用這樣的新政來重新恢複自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