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縣有朋的態度得到了大部份人的讚同,當然這也和他的身份有關,他可是開始明治維新局麵以來,所剰無幾的重臣之一。
隨後日本又和英國舉行了協商,英國也再次向日本保證,一定會向華東政府施壓,阻止華東政府參戰,而且如果華東政府真的和俄國聯手來對付日本,那麼英國將履行【英日同盟】的條約,出兵參戰,幫助日本。
得到了英國的承諾之後,日本政府也終於安下心來,於是定下了這次談判的基調,既不是協商也不是建議,而是正式的要求。當然,日本還是不想現在就和華東政府徹底翻臉,因此還像再做一點最後的努力,願意向華東政府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後會保障中國的利益,甚致可以和華東政府簽定協議,保證在戰爭結束以後的6個月時間裏,撤出東北,將占領地區移交給華東政府。
當然日本的目地隻是希望穩住華東政府,反正打完仗以後再說,被日本占領的地方,那有那麼容易就拱手讓出的道理,隨便找個什麼理由都可以賴過去的。
不過這種把戲當然騙不了穿越者,在舊時空裏,他們見過太多比翻書還快的翻臉,什麼條約、協議,說撕就撕、說退就退,所謂的“契約精神”本質是就是“棄約精神”,自身的實力才是維護條約的最好方法,沒有實力的條約就是一張擦屁紙。因此華東政府當即就拒絕了日本的要求,堅持是否參戰,將由華東政府根據自己對局勢的判斷決定,不會因日本的態度而改變。而對日本提出的承諾和簽定協議,華東政府的回複是除非日本現在將旅順交給華東政府管理,表示誠意,華東政府才能相信日本。
這個要求顯然是日本不能接受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旅順是日本損兵拆將,幾乎是靠用人命堆才攻下來的,而且在以後的戰爭中,旅順也是日本的一個重要運輸節點,盡管日本可以通過朝鮮半島運送物資,但這時的朝鮮交通十分落後,物資橫穿朝鮮半島,全靠人馱馬運,而旅順是中東鐵路的南線端點,物資下船之後可以直接上火車運送到遼陽、沈陽等地,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日本當然是不可能讓給華東政府,由其是在這個時候。
談判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雙方本來就不牢固的合作也就此破裂,當然這個結果也早在日本內閣的預料之中,因此到日本政府對於雙方破裂到也並不在意,當然少了華東政府提供物資確實給日本帶來了一定的麻煩,但也不會影響到整個東北地區的局勢,而且有英國的保證也讓日本頗有些有恃無恐,認為華東政府最多也隻是在口頭上說幾句,未必敢真的出兵參戰。
果然小村壽太郎離開青島,英國駐青島領事歐文馬上約見李三傑,表達了英國政府對遠東局勢的關切態度,認為日俄之間的戰爭己經進入尾聲,遠東地區將要恢複和平,希望華東政府不要介入戰爭,使地區局勢又複雜化,這樣會影響到英國的利益。當然英國也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後,會維護中國的利益,並十分坦誠的表示,英國也不會希望日本在戰後強大起來。
不過英國的態度同樣也不能讓華東政府接受,因此怎麼懟日本的詞令,原封不動的送給了英國。但英國也和日本一樣,對華東政府的態度並不感到意外,並且堅信在英國施壓之後,華東政府一定會慎重行事。
隻是日本、英國都沒有相到,就在三天以後,華東政府就和俄國正式簽定了【交付錦州議定】,俄國正式將錦州交付給華東政府。
其實在和日本、英國糾結的時候,華東政府一直都在和俄國保持著協商,不過俄國似乎比華東政府更急,在談判中幾乎沒有設置任何障礙,唯一的條件就是華東政府隻能在錦州進駐3000士兵,華東政府接受了這個要求之後,雙方就達成了共識。
俄國急著把華東政府拉進東北這個棋局,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這時俄國國內己經亂起來了。
日俄戰爭打了一年,俄國連連敗陣,損兵拆將,丟城失地,雖然俄國國內的上層社會仍然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但對中下層社會來說,卻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一些知識份子,小資產階級對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而且戰爭對俄國的社會經濟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物價上漲,大量中小工廠倒閉,民眾失業或是實際收入大幅下降,巨大的社會危機正在醞釀當中。
1904年12月,一位叫加邦的神父,組織位於聖彼得堡的普梯洛夫鋼鐵廠的工人舉行罷工,向工廠提出了包括撤銷解雇決定、實行八小時工作製、設立工會、托兒所、、最低工資線、改善衛生條件等要求。但這些要求遭到了廠方的強硬拒絕,並威脅參加罷工的工人,如果不複工,工廠將重新招募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