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艦隊執行偵察任務的時間,在遼東地區的戰場上,日俄雙方的陸上戰鬥也己經進入到了最關建的時候。
雖然日本也答應接受英法兩國的調停,但一直都在積極的整軍備戰,準備進攻沈陽;當然俄軍也沒有把希望都寄托在英法兩國的調停上,同樣也在努力的從歐洲方向調集軍隊,並且以沈陽為核心,構築防線,同時也加強對華東政府的遊說行動,極力的鼓動華東政府出兵夾擊日軍。
到了2月下旬的時候,日軍已經在沈陽一線上集中了5個軍,共計約2 7萬軍隊,而俄軍也在沈陽聚集了35萬軍隊,雙方在綿延約100公裏的戰線上互相對持,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俄軍雖然在總兵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又有防守的地利,但軍隊的士氣低落,物資彈藥也都有所不足。畢竟俄軍有超過一半是從歐洲方向緊急調過來的,但這時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沒有完全建成,再加上俄國的辦事效率一慣的低下,因此能夠把軍隊從歐洲調到遠東來己經算是很不錯了,那還顧得上彈藥物資,反正先把人湊齊再說。
而日軍由於連戰連勝,全軍的士氣高昂,求戰的欲望極高,因此日軍司令部見狀,也決定發動奉天會戰,畢竟再拖下去,對日軍隻會越來越不利。
2月23日,日軍右翼第5軍率先從太子河上遊地區北進,向俄軍左翼第1集團軍迂回,俄軍主將庫羅帕特金元帥立即將右翼預備隊調去加強左翼的防禦,卻不知道這一舉正中了日軍的調虎離山之計。
2月27日,日軍第2、第3兩個軍開始迂回俄軍兵力薄弱的右翼實施突擊,這一變著頓時使俄軍陷入了困境中,而庫羅帕特金又倉促決定,把預備隊從左翼調回右翼。但由於部隊來回折騰疲於奔命,因此仍然無力阻擋日軍的進攻,俄軍的右翼陣地遭到日軍的連續突破,戰鬥進行到3月4日的時候,日軍第3軍已經突進到了接近奉天以北的鐵路線,戰況緊急。
雖然俄軍立刻又集中了8萬軍隊,向日本第3軍發動反擊,但日軍在主將乃木希典的指揮下,和俄軍連續進行了幾場血戰,令俄軍無功而返,而乃木希典指揮第3軍,繼續向奉天以北的迂回。
而在此期間,日軍在3月1日又對俄軍左翼也加強了進攻,雖然日軍的進攻在俄國左翼第1集團軍的頑強阻擊下,進展不大。但由於俄軍要抽調兵力支援右翼,從而削弱了右翼的兵力,因此庫羅帕特金決定將左翼的第1、3集團軍後撤,以縮短戰線,節省兵力。
但日軍抓住了左翼俄軍後撤的戰機,向俄軍發動猛攻,在3月9日成功的突破了俄軍防線,從左翼迂回奉天的側後方。而在同一天,右翼的日本第3軍己經迂回到了俄國第2集團軍後方,左右兩翼幾乎是齊頭並進,俄軍麵臨被全麵包圍的危險境地。
麵對著危急的局麵,庫羅帕特金失去了堅守的勇氣,於3月9日夜間下令放棄沈陽,全軍向鐵嶺方向撤退。但由於俄軍糟糕的組織能力,使得撤退變得極為混亂,大量的物資被拋棄,而本應負責斷後掩護的騎兵竟於步兵和炮兵撤退,而攜帶的輜重太多,以至堵塞了道路,部隊又屢屢遭到日軍炮擊。
好在是經過了連日的激戰,也使日軍十分疲勞,而且彈藥也出現缺乏,這到不是日軍的調度、組織出了問題,而是日本國內的產能有限,戰爭的潛力己達經到了極限。因此也無力再追擊俄軍,隻是在3月1 0日進駐到俄軍放棄的沈陽城,3月1 1日,日第1、第3軍在渾河地區會師,進而占領了昌圖。而俄軍則一直逃到了四平才穩住陣腳。
至此,奉天戰役全部結束,雙方在昌圖至四平之間的地區再度對持起來,隻不過日軍將陣線向北推進了約150公裏。
奉天戰役是日俄戰爭開戰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兵力最多、持秩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共計超過了60萬,戰線超過了200公裏,時間長達17天,戰爭以日軍的獲勝而告終,日軍傷亡約7萬餘人,而俄軍傷亡11萬5千餘人,而且基本退出了遼東半島的範圍。
而在奉天戰役結束之後,歐洲各國的輿論幾乎都一至認為俄國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法國政治家格萊曼認為:“這場戰爭將改變世界的格局,日本將跨入強國之列,而法俄同盟已變成了法國的負擔。”
就連俄國的報紙也強調應結束戰爭了:“俄國已陷入全般絕望之處境,現在放棄殖民地政策並非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