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李鴻章之死(四)(1 / 2)

“老佛爺這是不是老糊塗,怎麼能答應這樣的要求呢?朝廷一但立憲,可是後患無窮,今後這江山還是不是姓愛新覺羅了。老佛爺精明一世,怎麼這時糊塗起來了。”

“是啊,現在漢臣己經是尾大難掉了,東南之地都是隻知有督撫,而不知有朝廷,如果再行立憲之製,豈不是早晚都要把祖宗的基業都給敗光了。”

“我看袁世凱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包藏禍心,以立憲為名,圖謀奪權才是真。”

“嗯!我早就說過袁世凱其人,鷹視狼顧,有莽操之像,不可付之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今日的袁世凱反情已萌,理應當速誅之方是。可恨奕劻、端方這些人,不僅還和袁世凱勾結,竟然也支持立憲,如果不是他們兩人在傍唆使,老佛爺也未必會受袁世凱的蒙騙,實在是可恨。”

“我看老佛爺也是一時受了蒙騙,不如大家一起進宮去見老佛爺,哭述陳情,請老佛爺收回成命為是。”

“對對對,我看這樣很好,肅親王,你到是發個話啊,以為如何?”

肅親王善耆看了看眾人,搖了搖頭,道:“我看我們就是進宮去求老佛爺,也是沒有用的,老佛爺是絕對不會收回成命,相反還會痛斥我們,所以我們就別去找這個沒趣了。”

聽了肅親王的話,房間裏頓時炸了鍋,在場的共有8人,除了主人肅親王善耆之外,其他7人是恭親王溥偉、貝勒載潤、良弼﹑溥偉﹑鐵良、榮慶、蔭昌、毓朗等人,都是滿族權貴派的骨幹人物。

在清廷下旨,決議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國的政體經濟的當天,肅親王就這7個人招集到自己的府邸裏,協商對策。雖然在軍機改組中,滿族權貴派遭到了重創,鐵良、榮慶都被排出軍機,現在軍機處裏沒有一個人,但滿族權貴派並不太在意,畢竟現在的清廷還是滿族在當家,而滿族權貴派的絕大部份成員不是宗室,就是世襲的爵位,進不進軍機,他們對朝政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清廷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基本繼承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政治製度,但由於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因此和漢族建立的王朝還是有些不同之處。最大的特點就是還保留著一些部落政治的特色,滿族是做為一個整體,對王朝的統治都有一定的義務和權力,並且對君主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簡單來說清廷的皇帝首先是滿族的部落酋長,其次才是王朝的君主,因此清廷皇帝的統治基礎是滿族權貴的支持,沒有這個支持,清廷皇帝就難以保持自己的皇權;而滿族權貴的權勢,也是建立在皇權的基礎上,隻要皇權還在,那麼滿族權貴的權勢也就有了保障,雙方互相扶持,形成了一個共贏的局麵。盡管在太平天國之後,漢臣崛起,但漢臣的勢力主要是在地方上,而在朝廷中樞,仍然是由滿族掌控,鹹豐以後,軍機領班均由親王出任,也可以作是滿族對自身權力的鞏固。

而立憲製度,就是要限製皇權,而一但皇權受到了削弱,滿族權貴也就失去了權勢的根本,而失去了權勢的滿族會是什麼結果,隻看華東政府的排滿行動就知道了,因此滿族權貴才要竭力的阻止清廷立憲。總之袁世凱力主立憲,是為了自保,即保住自己的權勢,也保住自己的性命,滿族權貴反對立憲,同樣也是為了自保。

肅親王舉了舉手,道:“你們大家都聽我說,立憲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老佛爺也隻是答應派大臣出洋考察,並未說就要立憲,何況考察的內容也包羅萬向,並非隻為憲製,因此我以為老佛爺是看到輿情洶洶,隻能順水推舟,先派大臣出洋考察,使的是一個緩兵之計而己,這一出洋,至少也是1、2年的光景,如果遇到洋人國內有什麼事情,就是拖到3、4年也不是可能的,那時國內說不定又有其他的變動,早就忘了。要知道立憲仍是動搖我大清的根本,以老佛爺之精豈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

其他人聽了,也都連連點頭,認為肅親王說的有道理,鐵良道:“王爺,我看這次立憲之計,未必那麼簡單,而且袁世凱包藏禍心,不可不防,還應極早圖之為是。”

肅親王道:“袁世凱有野心是不假,不過要除掉袁世凱,我看到也不難,隻需一獄吏既可,大清真正的威脅不在其內,而在其外啊。”

良弼道:“王爺指的是海外華人?”

肅親王點了點頭,道:“海外華人現在以然是公然割據,自設官職,那把朝廷放在眼裏,其勢之大,比當年長毛更盛,這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而且據我所知,在我朝中的漢臣多有和海外華人有勾結,李鴻章便是其一,他在青島投資數十萬,開了兩個工廠,可見其心意,而袁世凱和海外華人亦有交情,怕就怕朝中的漢臣和海外華人裏應外合,共同圖謀我大清的江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