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又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協商,終於商議出了5條應對之策:
一是海軍軍令部盡快統計聯合艦隊的損失,重新組織剩餘艦隊,盡快恢複海軍的戰鬥力,當然現在是能夠恢重多少是多少,因為日本是個島國,對海上運輸依賴極大,因此絕對不可以沒有海軍,那怕隻是支弱小的海軍,也可以用來牽製吸引華東政府的海軍力量,並且利用日本的周邊複雜海域和華東政府的海軍艦隊周旋,盡力確保自己的海上運輸線。
二是海軍失敗的消息是封鎖不住的,但可以在俱體的數量內容上做文章,對外隻宣布聯合艦隊在俄國艦隊交戰時,受到華東政府艦隊的偷襲,損失了2艘戰列艦,2艘裝巡洋艦;但同時還宣布,由於聯合艦隊的奮力抵抗,共計擊沉了華東政府的6艘軍艦,還有在此前與俄國艦隊的交戰中,還擊沉了12艘俄艦。其餘被擊沉的軍艦就說成是在船廠維修,這樣就可以淡化海軍的失敗,並且不會對民眾的士氣造成大的影響,同時著力宣布華東政府的偷襲行為,以激起民眾的同仇敵愾之氣。而陸軍的消息則暫時隱瞞不報。
三是責令陸軍部、海軍部馬上根據目前的局勢,重新擬定陸、海的作戰計劃。由於華東政府的參戰,徹底打亂了目前遼東半島的局麵,而原來日本的作戰計劃顯然是已經不合適了,必須重新製定。
不過山本權兵衛提出一個問題,新的作戰計劃是以什麼為目地來製定?是徹底擊敗俄國和華東政府的軍隊?還是維持俄國的局麵,僅擊敗華東政府?再或者是盡力的維持現在遼東3強鼎立的局麵,等著日本政府用外交手段來解決現在的戰爭局?最後是從遼東半島撤退。
而內閣的成員聽了,也都麵麵相覷,無言以對,老實說現在誰都知道現在日本在遼東半島的局勢最危險,能夠維持住現在的局麵已經是十分困難了,根本不要去想擊敗那一方,最好是平安的從遼東半島將近百餘萬軍隊和後勤人員撤回來。但撤軍就意味著這次戰爭徹底的失敗,無論是誰都是承擔不了這個後果,因此自然是不能考慮的。
最後是桂太郎表示,可以按照前三個目標,分別製定三個作戰計劃,隻是不考慮撤軍,然後根據局勢的發展,再考慮采用那個計劃,海陸軍聽了,到也沒有過於糾結,這才算是免強的應付過去了。
四是盡快和英國進行協商,要求英國對日本進行實質性的支持,並且以【英日同盟條約】為依據,要求英國出兵增援日本。
而這時伊藤博文到是提了一個建議,認為這時可以和俄國聯係,協商停戰的事宜,甚致可以說服俄國和日本一起聯手對付華東政府。雖然日本和俄國打得不可開交,但華東政府參戰,打出的旗號是收複東北三省,實際上是把俄國也列為了敵人,這對俄國也同樣是不利,因此日本和俄國是有聯手的基礎。相信俄國政府裏也有明白人,能夠認識到在目前的局勢下,日俄聯手是最好的選擇。另外英國和俄國的盟友法國關係正在加強,還可以通過英國進行周旋,對俄國施加影響力,如果日俄聯手,那麼在遼東地區到是可以和華東政府一戰。
內閣考慮了一下之後,雖然有人並不認為伊藤博文的這個建議有很高的可行性,但至少也是可以試一試的,反正現在也是病急亂投醫,什麼法子都要試試因此也將伊藤博文的這個建議列在第四點裏。
五是要盡快發表一份日本政府聲明,對華東政府進行指責,重點在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重要性,說白了就是為英美兩國打的,當然也抱括清廷,這樣就可以凸顯華東政府參戰的不正當性,是對其他國家利益的嚴重損害,並且盡量突出華東政府不宣而戰,是違反國際關係的準則,盡管這分聲明是不可能阻止華東政府的軍事行動,但至少能夠表明日本的態度、決心,並且贏得國際同情,爭取得到國際的支持和幫助。
這5點對應之策決定下來之後,日本政府也立刻行動起來,海、陸軍的高層聚在一起討論軍事計劃,桂太郎則進宮去向天皇進行彙報,而伊藤博文、小村壽太郎則連袂去拜訪英國駐日大使麥克唐納。
而得知伊藤博文、小村壽太郎來拜訪,麥克唐納自然就明白他們的來意,這時己是中午,麥克唐納也早就得知了華東政府的公開聲明,老實說麥克唐納也是十分震驚,沒想到海外華人到真是敢幹。他當然知道國內肯定對華東政府的參戰袖手傍觀,畢競英國不希望看到華東政府在遠東崛起,而且日本還是英國的盟友,老實說華東政府的參戰,己經是可以觸去【英日同盟條約】的參戰條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