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援軍幾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投入到戰場,激烈的戰鬥仍然在繼續,不過人民軍的營屬的機槍、迫擊炮部隊冒著極大的危險,在戰場上布置陣地。
好在是這時大部份的戰地都在人民軍的控製之下,雙方交戰的區域隻占陣地的不到一半區域,因此機槍、迫擊炮部隊還是可以找到布置陣地的空間,不過也距離戰場非常近了,由其是機槍陣地,有的甚致離戰場還不到30米遠,好在是人民軍的其他士兵們也都十分注意保護機槍陣地,到是沒有被日軍趁亂進攻。
人民軍的陸軍部隊中,機槍的配比是很高,這當然也是華東政府率先製造出通用機槍的緣故,因此營屬的機槍連共有18挺通用機槍,2挺機槍組成一個陣地,一共布置了9個機槍陣地,而機槍陣地布置好以後,機槍手們也立刻開始對日軍進行打擊。
雖然這時雙方是在進行近身的白刃作戰,但並不是一場混戰,兩軍大體的陣列還是可以分得清楚的,畢竟雙方都是接受過嚴格訓練的軍隊,並不是烏合之眾。當然機槍手也不是進行連續的掃射,而是用3點短射的方式,向日軍較為集中的地方射擊,這樣的射擊方式雖然減小了殺傷力,但射擊的精準度卻大幅提高,也可以減少對己方的誤傷。因此機槍的參戰,頓時也給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傷亡。
不過日軍很快也反應了過來,立刻頻頻向機槍陣地進攻,而人民軍也十分注意保護機槍陣地,由其是新加入戰場的人民軍,完全是以機槍陣地為核心來布置,因此到也沒有給日軍以可趁之機,有幾處局部戰鬥,日軍距離機槍陣地隻有2、30米遠,但卻就是被人民軍死的擋住,無法再靠近一步,相反人民軍的機槍組在軍隊的掩護下,利用雙方距離近,頻頻用短點射的方式擊殺日本士兵,而且一個機槍組是有6個人組成,除了機槍手和拱彈手之外,其他4個人都配有步槍,雖然隻是短槍管的卡賓槍,但在幾十米的距離,也完全足夠了,有時防線被突破,還可以頂上去撐一陣。
但日軍也是久經戰場的軍隊,發現不能硬拚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機槍陣地的弱點。由於機槍陣地的位置一般相對較高,機槍手也必須將肩胸部完全露出掩體才能射擊,這在戰場上就是相當明顯的目標,當然如果是在一般的戰場上,機槍陣地距離對方往往在200米以上,而且機槍手也經常換位置,到是還好些。但現在有些機槍陣地離敵軍隻有幾十米遠,因此不少日軍也紛紛瞄準機槍手射擊,也擊中了不少的機槍手。由其是那些距離戰場較近的機槍陣地,有的會連續犧牲2、3名機槍手。
不過盡管如此,但人民軍的機槍小組仍然牢牢堅守著陣地,機槍手陣亡,機槍副手立刻頂上來,副手陣亡,就由第二副手頂上,反正一個機槍組有6個人,隻要是沒有全部陣亡,就總會有人頂上來,保證機槍的打擊力度不變。當然機槍組也不會一成不變的挨打,而且采用不斷改變自己位置的方式和日軍周旋。
兩軍又酣鬥了近1個小時,日軍終於因為火力不敵人民軍,漸漸的有些支持不住了。其實日軍也不是不想加強自己的火力,但日軍裝配的都是馬克沁、哈氣開斯這樣的重型機槍,攜帶極為不便,而且戰場上也沒有位置讓日軍布置陣地。人民軍控製著超過一半的陣地,雖然有一部份機槍陣地是設在前沿陣地,但還是有一半的機槍陣地設在後方相對比較安全的位置,日軍顯然也是不具備這個條件。
而另一方麵,經過了2個多小時的激烈白刃戰,人民軍的戰士們也漸漸學會怎樣在白刃戰中發揮自己在火力上的優勢,其實在日常的訓練中,人民軍都有過大量在白刃戰使用96式手槍、手榴彈的練習,隻是以前人民軍的對手是土匪流寇之類,不僅戰鬥力極差,鬥誌也不足,積累的經驗根本不足以用來對付日軍。
按照人民軍的白刃戰要求,使用96式手槍的士兵是要在戰場上且戰且退,保持和敵軍10米左右的安全距離,其他士兵也要積極保護他們,但在與土匪作戰中,隻要是能在近距離用96式手槍擊斃2、3名土匪,就可以令數十名土匪崩潰敗逃,因此在保護96式手槍士兵和保持距離上,都做得不夠好,隻是土匪的戰鬥力太差,才沒有出現大礙,於是也沒有人太在意。
但對陣日軍則完全不同,因為不管擊斃多少日軍士兵,其他的日兵仍然會前仆後繼的向上衝來,甚致更多,在一開始的時候,人民軍是很不適應這種戰術,有不少班長,班副就是因為沒有極時後撤、或是其他士兵的保護不極時而送命。不過隨著戰爭的逐漸展開,人民軍的士兵們也逐漸適應日軍這種不畏生死的衝鋒戰術,並且開始將平時訓練的東西應用到實戰中來,並漸漸用得得心應手起來。這樣一來,隻憑氣血之勇的日兵自然就抵當不住了,被人民軍的擠壓之下,不斷的向後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