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的局麵也早在乃木希典的預料內。人民軍占據旅順外圍的所有至高點,而且在火炮數量上也占有絕對的優勢,在開局的時候,肯定會以猛烈的炮擊打擊日軍的陣地,為後麵的地麵進攻創造機會。因此乃木希典也沒有在前沿陣地上布置太多的兵力,而是將大量兵力集中在第二線,隻等人民軍的炮擊停止,發動地麵進攻,突進旅順城區時,再投入主力,和人民軍進行近身的白刃戰。
經過了前幾天的戰鬥,乃木希典對互相的優劣己有十分明確的判斷,人民軍的優勢在於兵力,火力均占優,步炮協同好,並且由其善運用機槍;而日軍的優勢則在於士兵的素質高,實戰經驗豐富,由其精於白刃戰。因此實際放棄第一線陣地,放人民軍進入旅順城區,利用城區內狹窄的地形抵消人民軍的人數優勢,並盡管和人民軍進行近身作戰,充份發揮日軍的長處。
不過戰事的發展並沒有如乃木希典所料,人民軍雖然發動了地麵進攻,但並沒有長驅直入的殺進旅順城區內,而是在日軍放棄的陣地上,迅速的布置好自己的陣地,普通的士兵各自找掩體躲避,架好步槍,實在是找不到掩體的士兵就伏倒地上,而機槍組則選擇陣地的高位,架設起機槍陣地,迫擊炮組也在步兵線稍後一點的位置,架好迫擊炮。
時間不長,人民軍就旅順城區的邊緣地區紛紛組建好了自己的陣地,像日軍開火射擊。雖然受製於城市的地形,人民軍在數上的優勢並沒有得到充份的發揮,但由於有機槍的火力壓製,以及迫擊炮、擲彈簡等近距離的炮兵,因此這樣的互相比拚火力,仍然是人民軍占有極大的優勢,不少陣地的日軍要麼被迫向後撤離,要麼就是被完全被人民軍的火力壓製住。
在火力占優的情況下,人民軍也開始向前推進,不過人民軍的推進速度並不快,也並不冒進,而是在自己的火力掩護下,每次推進隻在100米左右,然後迅速的再次組建陣地,穩穩的站住,然後周而複始。始終都是這樣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層層推進。
其實乃木希典能夠看清雙方的優劣,羅嶽自然也看得出來。而且就打城市戰來說,羅嶽的經驗要遠比乃木希典豐富,在穿越之前,城市戰是羅嶽重點訓練的科目之一,雖然這兩個時代的戰爭模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最基本的戰略、戰術原理卻是一致的,簡單來說打城市戰最忌諱的就是輕急冒進,何況日軍的實戰經驗和個人素質都在人民軍之上,因此才製定出這樣一套不急不慢,穩紮穩打的戰術,可以充份發揮人民軍在火力上的優勢。
這時乃木希典站在白玉山上,用望遠鏡俯視著整個戰場,眉頭緊皺,臉色十分陰沉。而身邊的參謀,副官卻都是一臉焦急、憂心的神色。
在剛開戰時,人民軍的炮擊中,白玉山作為日軍陣地的至高點,也是重點打擊的區域,好在是乃木希典對此也早有預料,因此在山上僅僅隻布置了一個大隊,連一門炮都沒有。
而在人民軍的炮擊下,白玉山上的大隊傷亡過半,而乃木希典的指揮部則由於有白玉山為屏障,到並沒有受到多麼嚴重的打擊,成為最安全的日軍陣地之一。而在炮擊停止,人民軍發動地麵進攻之後,乃木希典則立刻派出一個聯隊上山駐守,並且親自登上山頂,觀察戰場的情況。雖然參謀、副官都十分擔心,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人民軍又會對白玉山進行炮擊。盡管在戰前人人都做好了戰死的準備,但現在大局尚未確定,自然是都不想死的,無奈誰也拗不過乃木希典,隻好跟著他一起提心吊膽的停留在山頂上。
戰鬥進行了1個多小時,不過戰局並沒有向乃木希典期望中的方向發展,乃木希典希望看到雙方短兵相接的混戰,亂戰局麵並沒有發生,相反人民軍利用良好的組織,強大的火力,不斷的擠壓著日軍的空間,有些地方的人民軍已經突進了數百米。不過大部份的日軍都是主動放棄陣地,因此傷亡到不大。
盡管人民軍推進的速度並不快,但旅順城區本來也沒有多大的地方,照這樣打下去,最多到今天晚上,日軍將失去絕大部份的陣地,結果不是被全殲,就是被擠下海去。
乃木希典也知道,這樣被人民軍牽著鼻子走,是肯定對自己不利的,日軍要挽回戰局,畢竟按照自己戰前製定的計劃,拉近和人民軍的距離,進行白刃作戰。因此也隻得向各個陣地的日軍下令,讓他們主要出擊,盡力拉近積民軍之間的距離,進行近身作戰。而日軍發動了進攻,人民軍則牢牢守著自己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