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停戰期(五)(1 / 2)

眾人翻看了一下飛行科研小組提交的報告,報告的內容到並不多,也沒有提到多少專業術語,主要是報告固定翼飛機的研發進展,以及參戰的可行性。

目前飛行科研小組己經製造出了4架試驗機,均經過超過100小時的飛行測試,並都經過有10次以上的3小時連續飛行,試飛時間最長的飛機達到206小時,3小時連續飛行達到16次,飛行性能基本良好,沒有發生重大事故,並培養飛行員12人,飛行學員16人,另外現在還有兩架雙人座試驗機正在製造中,預計需要1-2個月的時間可以完工,還需要2-3個月的試飛和調試。

而固定翼飛機的研發這樣順利,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釆用的都是汽車發動機,是完全成熟可靠的產品,而隻要發動機的問題解決了,飛機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二是釆用的都是舊時空裏證明設計成熟的技術方案,而且主要的研發人員都是飛行員出身的專業人員,並且減化了大量不必要功能,重點是確保飛機可靠的飛行性能。

飛行科研小組認為,後製造的2架試驗機,在前兩架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優化改進,性能是完全可靠的,隻要稍加改裝,如安裝攝像設備或是武器,就完全可以在戰場中充當偵察機使用,保證在每天白天有1-2次空中偵察,每次2-3小時,偵察距離可以達到150公裏左右。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無人機和直升機的使用和耗損,同時也是通過實戰來檢驗飛機的性能。

另外飛行科研小組正在製造中的兩架雙人座試驗機,基本也是釆用前階段試驗成功的成熟技術,但由於使用了更大動力的發動機,因此盡管是雙人座飛機,但偵察範圍最大可達到250公裏。而在150公裏的保守偵察範圍內,大約會有300公斤左右的冗餘,可以攜帶至少200公斤的炸彈,當轟炸機使用,或是在側麵設置一挺機槍,變身成戰鬥機。當然現在飛行科研小組也正在研發機槍射擊同步協調器,一但這項技術研發成功,就意味著真正的戰鬥機誕生,不過這項技術過於複雜,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估計是趕不上這場戰爭了。

看完了報告之後,夏博海道:“這樣吧,現在不討論飛行科研小組參戰的事情,等會議結束之後,我們把飛行科研小組請來,專門開一個討論會。”

肖建軍道:“好吧,我就接著報告,西線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就是攻取遼陽,而南線戰場下一步的作戰目標主要是側應、配合西線的作戰。也就是沿海岸的東北方向進軍,渡過大洋河,進逼丹東、鳳凰城一帶地區。”

現在人民軍占領了旅順,切斷了日軍的海上後路,因此日軍要退出遼東戰場的唯一道路就是渡過鴨綠江,經由朝鮮半島回日本。而丹東、鳳凰城就是必經之路。南線戰場的目標就是以切斷日軍的退路相威脅,逼迫日本撤軍,而一但日本撤軍,那麼西線也就能夠較為輕鬆的攻下遼陽。

當然,軍委對南線的作戰也有俱體的要求,並不要求人民軍真的要攻占丹東、鳳凰城一帶地區,而是作出這一番姿態,迫使日軍從遼陽撤退就行了。而真正進攻的時機是在日軍的撤退途中,以及在渡過鴨綠江的過程中。

從遼陽到丹東大約有180公裏的路程,而且沒有鐵路,大軍撤退需要4-5天的時間,而這時也是日軍最弱的時候,人民軍有足夠的時機和地點攻擊日軍。就算日軍在途中能夠扛過人民軍在半途的攻擊,那麼在日軍渡過鴨綠江時,則是人民軍的最佳時機,半渡而擊,正是用兵之道,何況人民軍還有海軍助戰。

現在人民軍在南線的兵力約在8.3萬人左右,海軍方麵除了海軍陸戰隊之外,還有兩艘戰列艦遠洋號和瞭洋號,兵力當然是足夠的,但火力還有所不足,由其是海軍陸戰隊裝配的火炮要遠少於一般的步兵師,在進攻旅順時,主要是靠軍艦提供火力支援,但現在有一部份戰場將轉移到內陸地區,因此軍委決定給南線增派一列裝甲列車和兩門自行火炮,加強南線的火力,這本來也是安排在南線作戰的武器。

旅順有良好的港口碼頭設施,還有鐵路相通, 無論是裝甲列車還是自行火炮都可以十分輕鬆的運送上岸,並抵達作戰地點,因此也能更好的發揮這兩種武器的戰鬥力,海軍除了保持現有的軍艦之外,還增派來第三巡洋艦分艦隊、第二驅逐艦分艦隊以及兩支內河艦隊,一方麵是給戰列艦、鐵甲艦擔任護航任務,另一方也是在必要的情況下,進入鴨綠江作戰,由其是兩支內河艦隊,一共有8艘軍艦,都是排水量100-200噸的小型艦艇,華東政府製造這樣一批艦艇,本來就用來在內河進行巡邏作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