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1號呼叫燕窩!海燕1號呼叫燕窩!”

“燕窩收到!燕窩收到!報告偵察情況。”

“發現有大量日軍沿安大線從沈陽向遼陽方向移動,並且隨行有大量的車輛、牲口以及後勤人員,看樣子攜帶有大量的物資。”

“嗯,注意拍照和攝像,取得第一手資料,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偵察行動,一定要圓滿完成。”

“知道,己經拍了200多張照片,現在正在攝像。”

“很好,注意你的飛行高度,不要離地麵太近,安全第一,也不要讓日本人有所覺察,在攝像結束之後立刻返航。”

“明白。”

結束了和地麵指揮的通話之後,鄭宗明將注意力又回到地麵上,今天是飛機小組的第一次偵察行動,鄭宗明的任務是偵察遼陽周邊40公裏範圍的情況。這時他己圍看遼陽繞了一個大圈,大約用了1個半小時,現在正在遼陽以北略偏西方向,發現了大量日軍隊伍沿著鐵路向遼陽方向移動。

原來在軍事會議結束之後,軍事小組立刻對固定翼飛機研發小組進行了考察。證實飛機小組的報告都是真實的,而且負責向軍事小組彙報的王新平表示,在舊時空中,固定翼飛機第1次參加戰爭是在1911-1912年發生的意土戰爭,距離現在也不過隻有6年的時間,而飛機小組製造的飛機,在整體性能上基本可以達到1915-1920的水平,因此是完全可以參戰的。

而軍事小組經過了協商之後,最終同意了飛機小組的申請,讓飛機小組參加這次的戰鬥,並且還決定再拔4輛汽車,供飛機小組進行改裝使用。

其實飛機小組提出這個申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飛機小組成立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目前用汽車發動機改裝飛機的技術己經基本掌握,並且對固定翼飛機的結構、細節以及飛行技術都有一定的積累,不過使用汽車發動機畢競隻是過渡,最終還是要使用這個時代生產的發動機,而且現在飛機小組是在和高劉汽車公司進行合作,但他們卻是希望自己單幹,成立一個飛機製造公司。

雖然穿越者都知道,固定翼飛機未來的前景,但即使是在這個固定翼飛機初始階段的時代,也不是穿越者的個人資本能夠承擔得起的,高劉汽車公司是穿越者中的最大一個家族,但也要和政府進行合作才能成立,但現在華東政府是百廢待新,需要投資的地方太多,因此固定翼飛機要想得到政府的支持,必需要有特殊的表現,而最好的表現自然是莫過於在戰場上。隻有在戰場上證明固定翼飛機的價值,那怕隻是初始階段的固定翼飛機,才能得到政府的投資。

而且飛機小組的成員們也通過協定決定,如果將來成立飛機製造公司,將采用高劉汽車公司的模式,所有飛機小組的成員做為一個聯合體,和政府進行合作經營,雖然這樣政府仍然占著大頭,而且落實到每個人頭上,可能連1%股都沒有,但考慮到飛機未來的廣闊前景,這仍然是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因此飛機小組的成員們也希望在這次戰爭中有出色的表現,這不僅是為了華東政府的整體利益,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

5月23日,飛機小組就成立了參加戰爭的飛行支隊,由王新平帶隊,帶著兩架飛機,6名飛行員,6名見習飛行員,55名後勤人員出發前往戰場。

5月26日,飛行支隊到達遼中,而駐守遼中的第2軍司令邱亞輝在5月23日就接到了軍委的命令,因此立刻組織人員修建機場,好在是螺旋槳飛機對跑道的要求並不算高,一般的渣土壓實就可以使用了,因此飛行支隊到達的時候,跑道己經大體成型了,而在當晚又緊急對跑道進行壓實處理,因此在第二天就能夠使用。並且還在跑道邊上搭建了20餘個帳蓬,供飛行支隊使用。

5月27日,東北戰區航空隊正式成立,級別定為團級,但直接由戰區司令部指揮,王新平任隊長兼地麵總指揮,鄭宗明任副隊長,兼飛行組長,並且在當天就進行了試飛,證明跑道可用。

而在第二天一早,兩架飛機一起出動,分別對沈陽、遼陽進行空中偵察,鄭宗明負責對遼陽的偵察任務。

這時飛機的飛行高度是在1200米左右,這也是飛機小組的規定,在執行偵察任務時,飛行高度必須在1000米以上,這到不是怕被擊落,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對空射擊的武器出現,主要是飛機飛得太低會受地麵擾流的影響。飛機小組的飛行員基本都是隻有幾個月訓練,飛行時間也就在100小時左右,在舊時空裏隻能算是菜鳥,應對地麵擾流的經驗有限,再加上飛機的性能也確實有限,因此幹脆采用中高空飛行,躲開地麵擾流。另外也是不想引起日軍的注意力,螺旋槳飛機的燥音遠比噴汽式飛機要小得多,在1000米以上的高空基本就沒有什麼動靜了。雖然飛機早晚都會被敵方發現,但這個時間越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