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首山陣地共有5個堡壘,二大三小,均是用的混凝土、磚石砌成,正麵最厚處可以達到1000毫米,頂部也有300-400毫米,大堡壘裏麵可以容納6門火炮和10挺機槍,小堡壘可以容納2-4門火炮和4-6挺機槍不等,可以說是相當的堅固。而在每個堡壘的外圍還有大量的戰壕,散兵坑為輔助,後方還有日軍的炮兵陣地。
這是華東政府參戰以來,人民軍首次在沒有重炮的火力支援下,進攻日軍的陣地。當然第4軍的司令員靳綏東也知道,這樣的陣地不可強攻,因此首先集中自己手裏的155毫米火炮,向日軍的堡壘展開火力打擊。
不過155毫米火炮麵對這種混凝土磚砌的堡壘,威力確實有限,無論是第4軍配備的155毫米25徑倍榴彈炮還是臨時分拔給第4軍使用的155毫米40徑倍牽引野戰炮,轟擊到堡壘上,隻能砸下少許的水泥石塊,留下一個桌麵大小的彈坑,對堡壘的損傷極為有限。轟擊了1個多小時,5個堡壘都被有遭到重大的打擊。不過其他火炮對日軍的陣地到是造成了比較大的打擊。
而現在200毫米自行火炮正在對遼陽城進行轟擊,不可能趕來支援第4軍,因此靳綏東決定采用坑道爆破戰術對付這幾個堡壘。單簡來說就是從地麵將火藥送到到堡壘的傍邊,或者是挖掘一條地道,一直通到堡壘的底部,然後埋上大量的炸藥引燃爆炸,這也是在沒有重炮的情況下,對付堅固堡壘最通常的戰術,舊時空裏,穿越者的先輩們就當相精通這樣的戰術。
但這種戰術的危險性也是相當大,從地麵靠近堡壘進行爆破自然不用說,不僅要先清除堡壘外的大部份敵軍據點,陣地,而且還要冒著堡壘裏的火力打擊,並帶著炸藥突進到堡壘的近前,其間自然是要冒著相當大的風險。
而挖掘地道爆破的戰術從表麵上要是安全得多,但實際的危險性與地麵進攻相差無幾,因為地道不可能從自己的陣地開始挖起,這是由於在交戰中,雙方的陣地至少相隔數百米,如果從自己的陣地開始挖起,那要挖到猴年馬月才能挖到敵軍的堡壘下方,因此必須要在敵軍堡壘100米範圍以內,甚至距離更短的位置開挖才行。而且地道爆破還要涉及到複雜的坑道技術與計算,地道的方位、方向、深度、埋藥量等都需要經過精確的計算才行。
另外無論是地麵爆破還是地道爆破,不僅對實施爆破的人員是九死一生,而且都還需要其他部隊提供對敵軍的牽製和火力掩護,因此整個部隊也要承受相當的傷亡。
不過盡管華東政府開發了不少超時代的武器,大大提升了人民軍的作戰能力,並且降低了人民早的傷亡,但不能保證所有的戰鬥都靠先進的武器輕鬆獲勝,到了該拚命時候,還是要拚命的。而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人民軍拚命了。
靳綏東決定采用雙管齊下的戰術,地麵坑道同時運用,一方麵派遣工程兵在戰場上選擇適合地點,挖掘地道;另一方麵也加強對日軍陣地的進攻,打不動堡壘,總能打動堡壘外的陣地吧,如果把堡壘外的陣地摧毀大半,就可以進行地麵的爆破了。
於是人民軍不僅加強了對日軍陣地的打擊火力,並且還向日軍陣地發動了地麵進,同時派出兩個工兵組,在其他進攻部隊的掩護下,在戰場上選擇了兩個較為隱蔽的位置,開始挖掘地道。
戰鬥進行了一個上午,到中午12點左右時,人民軍的工兵成功的挖掘好了一條地道,對日軍的一個堡壘進行爆破,終於成功的炸毀了一個小堡壘。但另一條地道隻完成了一半,另外也摧毀了相當一部份日軍陣地,不過日軍也還有一定的抵抗力。人民軍還組織了兩次地麵的突擊爆破,但兩個爆破組都沒能靠近堡壘,就在中途就全部陣亡了。而人民軍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士兵的傷亡己超過了2500餘人,另外還有11名工程兵,6名爆破兵陣亡。
靳綏東估計,要是像這樣戰鬥下去,那麼至少明天才能全麵占領首山陣地,而且人民軍的傷亡人數還要增加一倍以上。好在是這時第2軍己突破了遼陽城的城牆,兩門200毫米自行火炮終於空了下來,於是指揮部立刻下令第2軍,立刻將兩門200毫米自行火炮交給第3軍使用。
接到了指揮部的命令之後,邱亞輝也沒有猶豫,立刻派遣一個營,護送兩門200毫米自行火炮到第3軍那邊去參戰。一來是現在人民軍內部的氣氛還是十分團結,就算是各將領軍官之間有互相競爭,也是都是正大光明,公平的在戰場上建立功勳,而不會故意互相拆台,互不配合;二來是遼陽城的城牆己被轟開,人民軍也成功的突進遼陽城裏,邱亞輝認為進攻遼陽城的戰鬥已是勝利在望,而這兩門200毫米自行火炮在自己這裏確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了,當然也不能還將這兩門200毫米自行火炮留在自己這裏,還不如送到第3軍那裏去讓它們發揮自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