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遼陽之戰(九)(1 / 2)

4挺機槍以據高臨下之勢同時開火射擊,其中還有2挺重機槍,再加上內線陣地的其他士兵,雖然都是後勤人員,但躲在馬車後麵打槍還是可以的,頓時將日軍打得傷亡無數,剩餘的人也四分五散,紛紛找地方躲藏,但這一片區域內的樹木並不多,日兵找不到多少合適的地方躲避,不得已隻能趴在地上。

機槍是布置在車頂上,離地麵有3米多高,以上擊下,既使日兵趴在地上,也很難躲過機槍的射擊,不少日兵就足趴在地上被機槍射中,何況還有來自兩側的打擊,雖然正麵和側翼的陣地都受到日軍的牽製,但還是能夠分出一部份精力出來打擊從間隙插入的日軍。

在人民軍的多麵打擊下,從間隙插入的日軍傷亡慘重,剩下的日軍也知道這次進攻又失敗了,但這時連逃跑都做不到,因為人民軍的機槍壓製太凶。和陸軍攜帶的機槍不同,由於有自行火炮這個載體,因此機槍的子彈,那怕是12.7毫米這樣的大口徑子彈,也幾乎是無限量的供應,而射擊起來就像是潑水一樣,成片成片的掃射而出,就算是逃跑,也會被機槍的子彈命中。

最終逃回去的日兵竟然隻有12個人,而日軍的進攻也再次以失敗而告終。日軍主將神戶次郎大佐也急得跺足捶胸,畢竟這一次進次是被他寄以了極大的厚望的。而這時又有參謀向他建議,剛才的進攻雖然沒能成功,但卻發現人民軍陣的背後十分空虛,幾乎是完全不設防的,因此不如派一支軍隊繞到人民軍的背後去進攻,給人民軍來一個前後夾擊。

但神戶次郎卻否決了這個建議,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這樣做太耗廢時間了,而現在日軍最耗不起的就是時間。原來根據日軍的偵察兵報告,已經偵察到在離戰場約15公裏的位置,有一支人民軍的軍隊正在向戰場的方向行進,人數約在3000左右,大體和自己的一個聯隊相當,而再考慮到偵察兵返回報告的時間,日軍在收到這個報告時,這支這軍隊的距離很可能己經不到10公裏了,神戶次郎也十分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己不多,最多隻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甚致更短。這段時間大約隻夠日軍再發動一次進攻,因此神戶次郎必須選擇最有把握的進攻戰術。

而人民軍的陣地布置得十分全麵,從表麵上看正麵陣地和側翼陣地之間的空隙也很有效的彌補,這說人民軍的主將是一個十分穩建、謹慎的人,因此神戶次郎不認為人民軍會放任自己的背後這樣一個大漏洞出現,如果這一次進攻再沒有成果,這支日軍恐怕逃不出全軍覆沒的命運,而更為關建的是,放過了這兩門重炮,對日軍將是極大的威脅,這一次進攻是決不能有失的。

當然神戶次郎己經決定了最後一次進攻的戰術,就是集中兵力,不惜傷亡,全力攻擊人民軍防線的一個點。其實通過剛才的進攻,神戶次郎己經發現了人民軍防線的真正弱點,就是兵力分布過於平均了,所謂沒有弱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到處都是弱點。因此隻要抓住一點猛攻,突破一點便可以貫穿全局。

不過再進攻之前,神戶次郎還招集各大隊、中隊、小隊的軍官,進行了一個筒短的動員。神戶次郎表示,人民軍拚力保護的兩門火炮是人民軍最強大的火力,此前人民軍屢屢攻破日軍的陣地,就是靠這兩門火炮,隻要摧毀了這兩門火炮,人民軍就不可能再攻破日軍的陣地了,因此為了全軍的勝利,也是為了皇國的興起,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摧毀這兩門火炮,既使是赴出生命也是再所不惜的。而隻要能夠摧毀這兩門火炮,那麼就可以成為日本的英雄,靈牌將會供奉在靖國神社中,受到萬世的景仰朝拜。

這一番連哄帶騙的動員,果然起到相當的作用,由其是知道自己的靈牌會供奉在靖國神社中,大部份軍官都熱血沸騰起來,因為對於日本軍人來說,這是最高的榮謄。於是神戶次郎也立刻下令,集中兵力進攻人民軍的右正麵陣地。而之所以選擇右正麵陣地而不是從正麵、側麵陣地的間隙中插入,是因為人民軍的機槍火力太強,由其是從間隙突入,等於是給機槍當活靶子,而從陣地突入,可以和人民軍交纏在一起,這樣可以限製人民軍的機槍火力。

而經過了鼓動之後,日軍的士氣再度高漲起來,就連不少能夠行動的傷兵都參與到進攻中來,因此經過了前兩次進攻的損失之後,日軍能夠最後投入進攻兵力仍然超過了1500人,而且這一次進攻的勢頭,也遠遠超過了前兩次,日兵也根本不管隊形、不管戰術動作,一邊高呼著“板哉!”,一邊邁開大步向人民軍的陣地猛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