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領事向華東政府發出了停戰的要求,有一半的原因是日本外交運作的結果,而另一半則是由英國的利益所決定的。
遼東戰場的戰爭己告一段落,而在這一階段的戰鬥中,華東政府自然成為最大的贏家;而俄軍在十裏河一戰中雖然被重創,但畢竟收複了沈陽,也算是差強人意;隻有日軍成為最大的輸家,不僅被徹底逐出了遼東地區,而且兵力人員損失慘重。雖然在鴨綠江之戰結束以後,又陸陸續續有數千名士兵遊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半島,但總計軍隊的人數也不足15萬,其中還有5萬多傷兵;而逃過鴨綠江的後勤人員也隻有20多萬人,軍隊人員的總損失均達了60%左右。
而消息傳到日本國內之後,日本內閣上下都如喪考妣一般,因為誰都沒有想到日軍會敗得這麼憒,盡管第2軍、第4軍的高層指揮人員成功的渡過鴨綠江,逃到朝鮮半島,算是保住了一部份高級指揮官,但這和損失相比,根本是不成比例的。
當然悲痛之後,日本政府還是要想辦法收拾殘局,敗得再慘也不能夠這樣爛擺下去。
首先當然是封鎖消息,決不能讓這個消息在日本國內傳出去。其實自從人民軍參戰以後,日本己經在國內連續封鎖了數次前線的消息,本來日本國內就因為戰爭問題弄得物價飛漲,百業凋零,隻不過此前一直有對俄作戰勝利的消息刺激,國內才能免強維持下去,如果敗戰的消息在國內傳開,必然會引發大動蕩,隻能先把消息封鎖起來,等局勢慢慢平靜下來再逐步揭露。
但人民軍參戰以後,日本的局勢就每況愈下,一開始是聯合艦隊被滅,接著就是旅順失守,然後是遼陽、沈陽失守,現在又是鴨綠江之敗,被封鎖的消息越來越多,還包括兩位高級將領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陣亡的消息到現在都還沒有公布,因此這兩人現在連葬禮都還沒有舉行,家人也被日本政府控製起來,現在又多了一個大山岩。好在是兒玉源太郎、黑木為楨、奧保築、野津道貫等高級將領逃到了朝鮮半島,否則光是控製安撫這些高級軍官的家屬就需要費很大的勁。
其次是要立刻重新整頓逃到朝鮮半島的軍隊。雖然人民軍贏得了鴨綠之戰的勝利之後,並沒有趁勝向鴨綠江東岸進軍,而是轉回頭去在十裏河與俄軍激戰。這也讓日本政府鬆了一口氣。不過日本不能將希望寄托在人民軍不會進攻朝鮮上,因此必須加強朝鮮半島的防禦才行。
但現在華東政府掌握著製海權,日本基本不可能向朝鮮半島大規模的派遣軍隊,因此隻能在朝鮮半島上想辦法。好在日本和朝鮮半島的電報線路還是通暢的,可以進行聯絡。
日本陸軍大本營協商之後,下令在朝鮮半島成立朝鮮司令部,由兒玉源太郎任總司令,黑木為貞任參謀長,並仍然兼任第1軍團司令官;除第1軍團和鴨綠江軍團的士兵外,其他逃到朝鮮半島的士兵均進行重新編製,第2、4軍團在朝鮮進行重建,每個軍團暫時編製一個師、一個旅;鴨綠江軍團改為第5軍團,算是有了正式的編製。
除原有士兵之外,從後勤人員中挑選一部份進行訓練,力爭在3個月後編成兩個師,6個月後再編出兩個師;並且成立朝鮮治安軍,爭取在半年時間內,編出6個師來。好果這些計劃都完成,那麼日軍的兵力在半年之後,將重新恢複到30萬以上,當然這隻是數量上的恢複,在質量上還有極大的差異,但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不錯了。
根據且本的估計,人民軍和俄軍的戰鬥會持續半年以上的時間,雖然人民軍的勝算較大,但等到半年以後,人民軍也會有較大的傷亡和消耗,那時日本還可以再從朝鮮半島出擊,或許還可以再搏一把。
不過現在日軍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武器彈藥的數量不足,現在日軍大約有14萬多,傷兵超過了5萬。傷兵當然是不會帶槍過鴨綠江,而其他8萬多士兵當中,隻有約7萬人是在前期通過橋梁過江,武器彈自然是都帶著,剩餘的約1.5萬人基本都是遊過去了,能保住命就不錯了,那還顧得上武器。雖然日軍在朝鮮還儲存了批武器彈藥,但總計也不超過10萬支槍,即使把原來朝鮮軍隊裝備的老式步槍都算上,也不到15萬支,缺口竟然超過一半以上。
但這個問題陸軍就沒有辦法解決了,隻能救助於海軍。盡管日本的海陸兩軍一向不和,但這個時候卻頗有些同病相憐,而且海軍的人也知道現在不是鬧內哄的時候,畢竟日本一完,海陸軍都要跟著陪葬,誰都跑不掉。因此也像海軍承諾,會盡力想辦法向朝鮮運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