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外交爭鬥(七)(1 / 2)

相比於德國的務實態度,美國向華東政府提出派遣軍事觀察團的要求,則更務虛一些,但其想法和目地也更為複雜。

美國當然是不希望看到華東政府借這場戰爭而崛起,不過對英法二國一味壓逼華東政府的做法也非常不滿,因為過去幾年的情況證明,華東政府不是清廷,讓它屈從於外部壓力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除非是英法二國能夠直接出兵,徹底在戰場上打敗華東政府,因此這種施壓的結果隻能逼華東政府擴大戰爭的規模,甚致是讓局勢失擺。美國政府認為,不能將希望寄托在英法二國的身上,自己也必須有所做為才行。

現在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不強大,當然現在的美國也沒有看誰不順眼就打誰的習慣,因此就直接排除了軍事幹涉或軍事施壓的選項。其實美國和華東政府的關係一直保持得不錯的,但雙方的關係主要是在經濟領域。盡管現在華東政府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德國,其次才是美國。但華東政府和德國的經濟關係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政府主導,而純商業性的貿易關糸,美國要遠大於德國。不過在軍事、政治上美國和華東政府的關係基本為零。

但現在美國正處由大轉強的階段,盡管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想仍然很大,但有遠見的政治家則希望美國更多的參與國際政治,在國際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東亞地區有美國重大的經濟利益,雖然有諸多的勢力交織,但歐洲諸國卻鞭長莫及,因此也成為美國登上國際舞台的一個重要支點。

近10餘年來,美國一直都在參與亞洲的事務,從1894年慫慂日本挑起甲午戰爭,1898年挑起美西戰爭,奪取菲律賓為亞洲的立足點,1900年加入八國聯國侵華戰爭,再到1904年全力支持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美國實際己一步一步加強了對東亞洲地區的幹涉。

而華東政府是東亞地區新崛起的一個政治勢力,美國自然不滿足隻和華東政府保持經濟關係,而希望能和華東政府發展軍事、政治關係,這樣也有利於美國對東亞地區的幹涉。因此美國對華東政府參戰的態度十分微妙,並不像英法那樣強烈反對,從一定程度上說還有一定的支持,其實就是希望華東政府參戰,把水攪得更渾,好趁機渾水摸魚。在華東政府參戰之前,美國允許華東政府在美國發行了價值1500萬英磅的債券,這既是支持華東政府參戰,同時也為和華東政府發展軍事、政治關係創造了條件。就憑這個關係,美國也有資格提出派遣軍事觀察團的要求。

不過美國要求派遣軍事觀察團的目地首先是試探華東政府的態度。如果華東政府簽美國的要求,則表明華東政府也願意和美國發展軍事、政治關係,這樣當然是正中了美國的下懷,讓美國可以較深入的介入到遼東的戰爭中,並且在戰爭進行必要的階段,美國可以憑借著和三方都有較好的關係而出麵調停,促成三方進行和平談判。這樣不僅可以為美國爭取利益,還能提升美國的國際地位。

同時美國也考慮到目前遼東的戰局是以華東政府的優勢最大,將來華東政府就算不能全占遼東,但也有一席之地,因此美國從現在開始,也有必要和華東政府建立較好的政治關係,這不僅有利於美國對東亞地區的幹涉,也有利於美國擴大在東亞的經濟利益,畢競美國是以商業立國的國家,一切政治行動歸根到底是為美國能夠獲取更大更多的經濟利益。

原來美國一直都希望能在中國的遼東地區進行商業開發,因為遼東地區有豐富的資源,潛力巨大,隻是俄國從1898年強租旅順之後,就將遼東地區視為自己的禁臠,不允許他人染指。而華東政府的態度要比俄國開放得多,在山東就和美國有許多合作的項目,並且大力的邀請美國資本進入,雖然有較嚴格的條件限製,但也提供了較好的投資環境和服務。現在所有強國都麵臨著產能過剩的壓力,美國由於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因此壓力小些,但也不能不早作準備,何況一塊新市場,你不去占領,別人可就要去占領了。

現在華東政府擊敗俄國,無論是將來獨占遼東,還是部份占據遼東,都能為美國資本進入遼東地區贏得了機會,如果美國能夠在遼東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開發,對美國消化產能,擴大經濟都將會大有益處的。因此美國提出向華東政府派遣軍事觀察團,是有著極為複雜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