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統一商界(四)(1 / 2)

從絕大多數的商人心裏,其實都是希望有這樣一個組織,這樣對內有公平的經商行為準則,大家公平競爭,在商言商少了許多麻煩;而對外則團結一致,打壓外部勢力和惡意競拿,這樣以後經商也會輕鬆得多了。而且華東政府這幾年也積累出了足夠的名望,行事公正,言出必行,清政廉潔,效率卓著,因此甴他們來主持建立這樣一個組織,商人們到也能夠服氣。而且上海新區成立以來,和外商也發生過幾次小型的商業衝突,最終都以雙各退了一步而告終,也讓商人們看到,洋人確實是不敢去惹海外華人。

不過生意做到十幾萬以上身家的商人都是精明人,當然不是被隨便忽悠兩句就找不著北了,盡管華東政府的提議對他們確實有巨大的吸引力,但仍然也都有不少的顧慮,首先是中國商人對政府一貫有不信任,華東政府雖然是眾望所歸,但畢竟成立的時間尚短,名望雖高但根基卻還有些不足。前段時間某家報紙就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時士”來惡意評價華東政府,到也引起了一些共鳴的聲音。

商人們到未必會真相信現在的華東政府是禮賢下士1時的王莽,但有所顧慮也是再所難免的,畢竟商人對政府的不信任情緒,不是幾年時間能夠扭轉得過來的。一但軍供聯會成立,在遼東戰事期間或許可以保證公平,但戰爭結束之後他們還能不能保持這樣謙恭的態度,誰都說不準,難保華東政府不會把軍供聯會做為自己的工具使用。更何況現在誰都知道華東政府是不甘久居於清廷之下的,實際現在他們就自稱為獨立政府,和清廷分庭抗禮,因此早晚必有一戰,有人就己經預言,華東政府如果在遼東擊敗日、俄兩國,下一步就是起兵伐清了。盡管在華東政府和清廷的競爭中,絕大部份人都會將寶押在華東政府這一方,但在雙方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的時候,大部份商人們也不會輕易的站隊。

還有部份商人則是深知“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的道理,別看加入軍供聯會有這麼多好處,但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是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的,比如軍供聯會真的和洋商發生衝突,雙方或會故意壓價擠兌對方,或是有意提價搶購對方所需的商品,這樣一來,自己也必然會承受不小的損失,而且商戰真正打到激烈處時,和戰爭也沒什麼兩樣了,雙方都會無所不用其極,甚致鬧出人命來,也不是不可能的。商人自然是希望享受入會的好處,而又不願承擔入會的代價。

當然如果好處大於代價,到也可行,隻是現在誰都算不準,入會以後到是是好處多還是代價大,也有商人想過,自己不訪觀望一段時間,看看軍供聯會運作起來之後是什麼情況,再決定是否加入。不過這種想法又馬上被否定掉,因為凡事都有先來後到,如果軍供聯會真的運作良好,先加入的自然會享有更多的利益,而後加入的,恐怕要多承擔些義務才行。

其實如果是別人提出這個建議,那怕是清廷官府出麵,商人們也都不會這麼糾結,肯定的慎重起見,看看再說,不見兔子不撒鷹,畢竟清廷在商人們的眼裏,基本沒有什麼信用度,但華東政府就不同了,華東政府的公信力還是很強的,而且這幾年來和華東政府進行合作經營的商人基本都賺了錢,有人還是大賺,因此萬一這是一個好機會呢,那麼一但錯過就太可惜了,於是商人們互相議論,有心想讚同,但又都猶豫不決。

這種情況也在李鬆晨的意料之中,於是道:“今天隻是給大家通個氣,我們對加不加入也決不做強求,另外如果現在拿不定把握,可以回去考慮幾天再作決定也不遲。”

這時張振勳站起來道:“老夫不用考慮,隻要是成立軍供聯會,我是第一個加入。”

李鬆晨點了點頭,正要說話,隻見盛宣懷也站了起來,道:“隻要是為遼東戰事有利,我責無信貸,因此我也願意加入軍供聯會。”

張振勳看了盛宣懷一眼,也十分驚訝,原來他認為張謇、鄭應觀都有可能會繼自己的後塵,也宣布加入,卻根本沒看好盛宣懷,卻沒有想到盛宣懷竟會緊隨著自己,主動宣布加入軍供聯會。

其實連李鬆晨都十分意外,張振勳要加入軍供聯會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都沒想到盛宣懷會主動加入。在上海新區剛成立的時侯,盛宣懷對華東政府的敵意頗深,因為華東政府在上海的經營害了不少盛宣懷的利益,盡管後來盛宣懷並沒有與華東政府為敵,反而在青島,上海新區都有投資,加上李鴻章在華東政府的投資也是交給盛宣懷在打理,因此現在盛宣懷也算是華東政府的個大投資商,不過盛宣懷和華東政府的關糸卻始終是不鹹不淡,不像張振勳那麼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