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伯爵道:“陛下,我不得不承認,華東政府的戰術是我50餘年軍事生涯中所見過的最富有創意,最大膽,也是最巧妙的戰術,在我看來,隻有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和拿破倫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戰術能夠與之相媲美,因此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樣精彩的戰術,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威廉二世聽了,也不禁有些驚訝,沒有想到施利芬會對海參崴戰役有如此高的評價。漢尼拔和拿破侖是歐洲戰爭史中兩塊令人仰望豐碑,兩人都實施過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意大利的戰術,也一直所後世的軍人們聽津津樂道,因此施利芬將海參崴戰役與之相比,在歐洲絕對是極高的讚譽。
雖然施利芬在任職總參謀長之後,並未指揮過一場戰爭,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就像寫出《戰爭論》的克勞塞維茨和寫出《海權論》的馬漢也是沒有實戰經驗一樣,而施利芬伯爵的代表作就是在後世聞名遐邇的《施利芬計劃》。盡管這份計劃在這時並未完全完成,但己被德國上下奉為將來某個時候可能同時對法俄作戰的鎳皋。而施利芬本人也理所當然的被德國視為當代最偉大的戰術家。
威廉二世道:“伯爵,您對華東政廢有這麼高的評價嗎!”
施利芬點了點頭,道:“陛下,我對華東政府的戰術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在6年以前,他們剛剛出現在世人麵前的時候,也曾進行過一場類似的戰役,用軍艦將軍隊運到敵人的後方發動進攻,那一場戰爭幾乎就是這場戰役的縮小翻版,這也說明這一次並不是華東政府的軍人心血來潮或靈光一閃的結果,而是有理論係統,有計劃戰術的軍事行動,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軍隊,是絕對值得尊重的,也有資格成為我們德國的同伴。”
威廉二世證了一怔,馬上捕捉到施利芬話中的不尋常用詞:“伯爵,您的意思是希望華東政府成為德國的夥伴?”
施利芬點了點頭,道:“是的陛下。”
畢洛卻皺了皺眉,道:“伯爵,華東政府和德國相距太遠了,而且又缺少同共的利益和敵人,德國和他們成為夥伴,沒有多少實際利益吧。”
施利芬搖了搖頭,道:“首相大人,距離從來都不是問題,英國可以和日本結成同盟,德國和華東政府為什麼不能?至於共同的利益暫時可能還沒有,但我們現在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俄國。”
威廉二世先是一怔,猛然雙眼放光,雙手扶著桌子,似乎要站起來,但還是沉住了氣,不過心裏都是激動萬分,因為他己經完全明白施利芬的意思了,現在德國和俄國已經基本沒有和好的可能性了,因此以後德國必然會麵對法俄兩國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而既然華東政府表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那麼德國和華東政府結盟,就可以在俄國的背後豎立起一個強大的敵人來,這樣俄國也實際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麵,德國則可以獨自麵對法國,就算日後英國也加入進來,但是法國同一方向,德國也不用兩線作戰。
施利芬接著道:“陛下,我自從接任總參謀長以後,一直致立於製定對法俄兩線作戰的計劃,但再好的計劃,進行兩線作戰終究是對我們不利的,因此最好的辦法還化解掉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而就目前來說,和華東政府結盟,是化解德國兩線作戰不利局麵的最好辦法。”
雖然這時威廉二世的心裏仍然激動,因為由於是他自己的操作失誤,而使德國徹底失去了與俄國修複關係的最後機會,現在能有另一個改變德國戰略困境的局麵,威廉二世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不過他畢競是當了近20年的皇帝,現在也完全沉住了氣,道:“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建議啊,伯爵。也許應該讓阿爾貝特再去訪問華東政府,他和中國人的關係很不錯。”
這時畢洛道:“陛下,請恕我直言,在這個時候我們最好不要去和華東政府商談結盟的事情,因為現在華東政府正和俄國、日本處於戰爭時期,而且我們己經向華東政府派去了軍事觀察團,在這個時候如果再讓親王殿下去訪問華東政府商談結盟的事情,並不合適啊,我建議還是等戰爭結束以後再說也不遲。”
施利芬道:“陛下,我同意首相的意見,目前我們確實不適合向華東政府提出結盟的建議,除了現在華東政府還處於戰爭狀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華東政府取得了海參崴戰役之後,贏得這場戰爭己經沒有懸念了,德國在這個時候和華東政府進行結盟的談判,將對我們很不利。而在戰爭結束以後,華東政府將會麵臨俄國、日本兩方麵的壓力,而且俄國的背後有法國,日本的背後有英國,因此華東政府在戰後將會承受俄日英法四國的施壓,而這時隻有德國能夠給華東政府施以幫助,這時就是華東政府需要德國了,再舉行結盟的談判,我們德國就將在談判中占據主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