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1 / 2)

聽了羅嶽的講說之後,魯登道夫兩眼放光,飛機他當然是知道的,現在德國也有不少工廠正在研發飛機,不過德國有比飛機更成熟的產品,那就是飛艇,由德國的齊伯林伯爵發明並投資建造的硬式飛艇己經在1900年進行了試飛,要早於萊特兄弟的飛機試飛時間,盡管這次飛艇所試飛因操縱性能不好而在著陸時撞毀,但飛艇的技術成熟性,在空中飛行的穩定性,都要遠遠強於飛機,而且齊伯林伯爵吸收了前次失敗的教訓之後,正在建造第2艘飛艇,並引起了軍方的注意。

魯登道夫雖然沒有見過飛艇,但看過資料,而且飛艇的原理也很好懂,至少在魯登道夫看來要比飛機可靠得多,因此用於空中偵察確實是一大利器。回國以後可以敦促飛艇的研發工作再加快一點。

而另一個讓魯登道夫感興趣的武器就是裝甲列車,其實在魯登道夫在德國的時候就知道人民軍研製出了裝甲列車,畢競這種武器的原理並不複雜,無非就是給火車加上裝甲,起初魯登道夫隻把裝甲列車當成陸地上的戰列艦,就是將巨炮搬到陸地上來使用,但聽羅嶽講說穆棱河之戰的經過之後,才知道裝甲列車原來還其他的用法。

穆棱河之戰的勝負手是人民軍突襲占領穆棱河火車站。不過穆棱河火車站離人民軍的指揮部綏芬河站約80公裏,這本是一個比較安全的距離,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就算人民軍發動突襲,至少需要8個小時的時間,而極有可能在途中被俄軍發現,有所防範,但人民軍使用裝甲列車和騎兵配合突進,結果隻用了不到3個小時就殺到於穆棱河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攻占了穆棱河站,從而獲得了戰鬥的主動權,直到最終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可以說穆棱河之戰的勝利,固然有羅嶽極時發現並抓住戰機的成分,但裝甲列車也是確保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因此這一次會談,讓魯登道夫覺得受益非淺了,確實是不虛此行,同時對羅嶽也十分敬佩。

會談結束以後,羅嶽又設宴招待魯登道夫一行人,晚宴的氣氛也十分融洽,雙方頻頻舉杯,不過魯登道夫則堅持要去哈爾濱,並沿途考查戰場情況,到達哈爾濱,然後轉向南下,到沈陽去和德國軍事觀察團彙合,相當於繞整個戰場走了一圈,並希望羅嶽能夠予以支持並協助。

羅嶽也沒有拒絕,隻是提醒他們,現在遠東地區並不太平,有大量的土匪、盜賊出沒,因此難以保證軍事觀察小組的安全。而魯登道夫笑了一笑,表示隻要給小組成員每人配一支步槍,他們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的安全。羅嶽聽了也大笑了起來,果然是軍人本色,並點頭答應。其實軍事觀察團的成員在戰場上陣亡、受傷是常有的事情,畢竟孑彈不長眼睛,即然魯登道夫等人堅持要完成自己的行程,當然也不會阻止。

第二天上午,軍事觀察小組告別羅嶽,登上火車出發去哈爾濱,而羅嶽也專程派了一個排的軍隊,保護他們,並通知沿途各火車站,注意接應他們。

下午的時候,羅嶽登上一艘巡洋艦,啟程出發回青島。

羅嶽在軍艦上過了6天的時間,總計行程是10天,而其他部隊在2天以前己經到了青島,軍委給這些士兵放了5天的假,畢競華東政府參戰己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好不容易回到青島,也該讓他們回家去和家人團聚。現在山東省境內的鐵路線己全部開通,隻要不是特別遍避的地區,一天時間均可以到達,而且現役軍人持證可以半價購買火車票。因此每個人至少可以在家裏呆上2、3天的時間。

這時鴨綠江沿線的戰鬥己經打響,日軍沿著寬度約30公裏的戰線,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了猛攻,不過人民軍早己修建好了齊備的防線,因此日軍的進行並沒有收到什麼效果。不過在前3天時間,參與進攻的實際都是韓國人,而真正的日軍並沒有出動。兒玉源太郎的目地是利用韓軍來消耗人民軍的彈藥,並且試探人民軍的薄弱環節。

結果經過了3天的激戰,韓軍陣亡6000餘人,受傷12000餘人,還失蹤了近1000餘人,而人民軍的防線依久固若金湯,韓軍雖然能夠在鴨綠江西岸登陸,但無法建立起灘頭陣地,因此雖然數次登陸成功,但每次都在人民軍強大的火力打擊下,要麼是全部陣亡,要麼是撤退回來。雖然兒玉源太郎氣得跺腳捶胸,但也沒有辦法,為此兒玉源太郎還以作戰不力為由,槍斃了60餘名韓兵,都是登陸以後又撤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