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鎮南浦登陸(一)(1 / 2)

這時日本發起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己經持續了15天的時間,雖然日軍在戰爭的第4天就己經全麵參戰,不在是以韓軍為炮灰牽製,而且也多次在鴨綠江西岸登陸成功,但在人民軍嚴密的防守下,仍然無法在鴨綠江西岸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

其實為了突破人民軍的鴨綠江防線,日軍也想盡了一切辦法,在進攻之前,日軍不惜冒著自己的火炮陣地遭到人民軍打擊的危險,向人民軍的陣地展開猛烈炮擊,為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掩護;而且為了盡快在灘頭建立穩固的陣地,日軍甚致下令每名士兵帶一袋砂土,登岸之後立刻將砂土堆壘起來,作為掩體;並且派出工程兵冒著人民軍的火力打擊,在鴨綠江上架設浮橋。

但人民軍已經在鴨綠江沿岸建立了完善的坑道陣地防禦,日軍的火炮基本是中小口徑火炮,而且受到人民軍的精準打擊限製,人民軍的兩門20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在陣地後方的車道上來回行駛,根據無人機提供的日軍炮兵陣地位置,不斷開火射擊,一連摧毀了好幾個日軍的炮兵陣地,迫使日軍不得不頻繁的改變炮兵陣地位置,也就無法持續炮擊,因此對人民軍陣地的殺傷作用並不大。

而日軍士兵帶沙包登陸,確實可以迅速的在岸頭布置掩體,不過這種掩體防禦步槍、機槍射擊還有一定的效果,但對火炮的防禦作用就很有限了,而且人民軍的迫擊炮都是可以采用大曲線彈道射擊,炮火又十分密集,陣炮火覆蓋射擊,基本就可以將一片敵人全部殲滅幹淨。而日軍想在鴨綠江上架浮橋更是不可能的,雖然人民軍的作戰方案並不是將日軍殲滅在河道中,而是將他們放上岸來殲滅,但決不會允許日軍在鴨綠江上架成浮橋,因此隻要日軍的浮橋架到一半的時候,人民軍就會集中炮火,將浮橋摧毀。

10餘天戰鬥的結果,令日軍傷亡慘重,傷亡達到了6萬餘人,其中韓軍傷亡約為3.5萬,日軍傷亡達2.6萬,在人民軍一倒的江岸,每天幾乎都被日韓士兵的屍體覆蓋,還有不少屍體順著江流,衝入大海中。

當然,日軍的這些天的努力也並不是全無作用,至少運到鴨綠江西岸大量的泥沙袋,再加上陣亡士兵的屍體,因此也為後期的日軍進攻提供不少掩體,到是比剛開戰的時候要好得多。到第13天的時候,日軍終於在鴨綠江西岸的灘頭扛住了人民軍的反擊,建立了一塊小小的陣地。

日軍的指揮官兒玉源太郎見了,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這個來之不易的灘頭陣地,因此日軍的炮兵拚命向灘頭陣地附近的人民軍陣地開炮射擊,為日軍的後續登岸,以及擴大陣地提供火力支援,甚致不惜成為人民軍的自行火炮攻擊的目標,而日軍的士兵則奮力劃船,增援灘頭陣地,同時兒玉源太郎還命韓軍從灘頭陣地的兩側進攻,牽製,吸引人民軍的打擊,並且還派遣工程兵架設浮橋。

結果經過了二天一夜的激戰,日軍付出了4個炮兵陣地,三座浮橋被人民軍擊毀的代價,將灘頭陣地擴大為橫向約1500米,縱深約400多米的陣地,並用泥沙袋,以及挖崛少量的戰壕,構建起簡易但比較完善的防禦工事,進駐了約2個聯隊的軍隊。

兒玉源太郎也鬆了一口氣,有了這一個陣地,日軍也就在鴨綠江西岸有了立足之地,然後再逐步擴大優勢,突破人民軍的鴨綠江防線也大有希望了。但就在這時,兒玉源太郎收到了軍需處的報告,日軍的彈藥所剩己不足3成。這己經是一個瀕近危險值的數字了,如果是在一般情況下,日軍應該馬上停止進攻,進行彈藥補充。但現在日軍己經沒有彈藥可補充了。

兒玉源太郎的心裏也充滿了矛盾,眼看著就要取得勝利了,但在這個時候彈藥卻不足了,眼看著就要功虧一潰,兒玉源太郎的心裏自然是不甘心的,而且一但撤軍,日軍這次戰爭也徹底失敗,那麼以戰促和的目地也不可能再實現了。因此兒玉源太郎的心裏也在衡量,要不要賭一把,將最後3成的彈藥全部押上去,全力進攻人民軍的防線,力爭一舉徹底突破人民軍的鴨綠江防線。

這樣做自然是相當冒險的,且不說隻靠剩下的這最後3成的彈藥是否足以支持日軍徹底突破鴨綠江防線,既使是成功了,日軍也將再無抵抗之力,因此人民軍隻需要發動一次反擊,就可以徹底將日軍打回原形去,但如果日軍不賭這一把,就這樣收兵罷戰,那麼發動這場戰爭也就毫無意義了,日本在後麵的談判中將沒有任何和華東政府博奕的籌碼?這個決定確實不容易下,兒玉源太郎思考再三,也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