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在第二天,李鬆晨約見了幾名在請願書上簽名的商人,表示在5天之後,會舉行一場華東政府與租界代表參與的協商會議,進行平等協商,並請他們出麵組織一批商人代表和普通工作人員代表,商人代表人數為20人,工作人員代表人數為30人,這樣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實在進攻上海租界之前,李鬆晨就己經擬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來引導買辦商人投資實業,安置普通工作人員,其中有些條件上海新區就可以做到,但有些必須要華東政府批準才行,因此李鬆晨才給自己留出了5天的時間,好做足準備。
這幾名商人聽了以後,也是驚疑不定。把請願書遞上去之後,絕大部簽了名的人心裏都有些忐忑不安,這畢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事情,現在華東政府沒有用行政權威來壓製,而是仍然延續以前的開明態度,和商人和普通工作人員進行協商,這個做派到是和清廷不同,也算是讓人可以暫時放心,但能不能協商出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論,還不好說,畢竟這些商人也知道,自己是為洋人辦事,並不得人心。華東政府也未必會輕易放棄他們的決議,否則政府的行政權威何在?不過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己經是可以令人滿意,畢竟華東政府還肯平等協商,能夠爭取到什麼成果,也隻有盡人事聽天命了。
五天以後,李鬆晨在原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大樓與租界的商人、工人代表會麵,舉行協商會議。
李鬆晨首先發言道:“各位的請願書我們都己看了,各位的想法我也清楚,不過我首先要說明我們華東政府的態度,這一次我們沒收英法日俄四國商人的資產,並不是像義和團那種亡目的排外、排洋心理,否則我們沒收的就應是所有外國人的資產,而不是僅限於英法日俄四國。大家都知道,日俄兩國為了爭奪我國的東北地區,在遼東進行大戰,給遼東地區造成了重大的傷害,我們華東政府忍無可忍,才出兵參戰,擊敗了日俄的軍隊,現在基本將日俄的軍隊趕出了我國境內。但日俄兩國並不甘心失敗,在普茨茅次談判中,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導致談判失敗,現在兩國正在國內招集軍隊,購買武器,準備卷土重來,而英法兩國則是日本、俄國的盟友及背後支持者,現在看到自己的盟友失敗,也坐不住了,要親自下場,在一個月以前己向我們華東政府宣戰,因此英法日俄四國都是我們的敵人,既然是敵人,那麼我們當然可以釆取一切打擊他們的手段,而我們收回租界,並沒收英法日俄四國商人的資產,就是對英法日俄四國的回擊,讓他們知道和我們為敵的後果。而且不僅僅是上海租界,英法日俄四國在中國所有的租界區,包括四國在中國的商人、產業,甚致是在亞洲地區的所有殖民地,也都是我們打擊的目標。”
這時參與協商的代表們也是一陣議論,因為李鬆晨將沒收英法日俄四國商人資產的事情上升到了國家鬥爭的層麵,也就意味著基本不可能有挽回的餘地了,不過有一些人心裏則頗不痛快,不是說好了協商嗎?照李鬆晨的說法,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了,那還把這些人找來做什麼?難不成就是聽李鬆晨說這番話嗎?還有人則認為打擊英法日俄四國,收回租界也就夠了,但沒收商人的財產就太過份了,畢竟商人既不是軍人也不是政府的代表。因此也有不少人想發言,至少要把這些話說出來。
李鬆晨舉手做了一個虛下的動作,示意眾人安靜,道:“我知道各位都有話要說,不過請大家先聽我把話說完,等一會兒還有的是讓大家發言的機會。”
聽他這麼一說,眾人自然也不好再發言,於是都安靜下來,聽聽李鬆晨還要說些什麼?
李鬆晨又道:“當然,除了敵對關係之外,我們沒收英法日俄四國商人的資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產業嚴重的損害了中國的民資產業發展,因此必須予以沒收清除。我們沒收的這些產業中,除了小部份製造業和服務業之外,大部份都是從事進出口貿易和金融的,進出口就是將外國的貨物引入中國,而將中國的原材料,礦產買出去,而各位商家則是在其中協助洋人賺個過手錢和雇金。不過你們雖然是靠洋人的進出口貿易發家致富,但將大量的洋貨引入國內,卻導致我們國家自己生產的貨物卻賣不出去,工廠倒斃,而我們本民族的產業發展困難,最終隻能仰人鼻息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