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滿洲裏戰役(三)(1 / 2)

在人民軍出擊之後的3天時間裏,雙方的騎軍部隊共計發生了10餘場戰鬥,每一場戰鬥的規模都不大,人民軍參戰的都是營級部,而對陣的敵軍有俄軍也有蒙古軍,人數在200-500不等,負責保護鐵路線的人民軍第1騎軍旅全數都參加了戰鬥,共計陣亡了327名戰士,受傷253人,而殲滅的敵人超過千人,俘虜400餘人。

雖然並沒有做到滴水不漏,但留給俄軍襲擊鐵路線的機會並不多,一共隻有2次,但運送物資的火車也有士兵守衛,並安裝了一定的自衛武器,加上人民軍騎軍也迅速的趕到,因此俄軍的襲擾也並沒有給人民軍造成多少麻煩,總體來看,在第1騎軍旅的保護下,人民軍的運輸線基本是安全的。

而在這三天時間裏,人民軍己經先後發送火車21次,在牙克石集結了3個師2個團以及5萬勞役後勤人員運送來大最的火炮、彈藥、物資,並且在牙克石地區構築好了完善的防禦陣地。俄軍雖然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過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但人民軍的守備嚴密,根本無懈可擊,因此俄軍也沒有強攻,很快就撤軍回來。

俄軍的主將林涅維奇這時也是憂心匆匆。本來在哈爾濱失守之後,俄國國內就有人主張撤掉林涅維奇遠東總督兼總司令的職位,從俄國國內或者是在遠東軍隊中再另選他人。但俄國國內誰都知道遠東是個亂攤子,這時去接手肯定沒有好果子吃,而在遠東的俄軍,也找不出有資格代替林涅維奇的人選,因為不是陣亡就是被人民軍俘虜,結果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最終還是隻能讓林涅維奇留任。另外也有少數人對林涅維奇還抱有一絲幻想,希望他能再創造出一個收複沈陽的奇跡。

雖然僥幸躲了被罷職的結果,但林涅維奇心裏卻並沒有多少喜悅之情,因為他也知道,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呆得越久,就會陷入越深,現在被罷職,自己還能在閑散的部門裏找到位置,混一份薪水,將來也許還能找到再被啟用的機會,而且實在不行大不了就退役,靠著自己在遠東這幾年積攢的財富,以及自己的退休金,也能過上安樂的生活。但現在自己還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再經曆一次大敗,那麼等待自己的可就不是免職,而是牢獄之災了。

英法決定出兵,到是給林涅維奇帶來了一線希望,看來自己有可能會時來運轉了,但偏偏人民軍在這個時候向滿洲裏發動了進攻。

雖然現在俄軍己在遠東地區集結了約12萬軍隊,但由於無論是滿洲裏還是呼倫貝爾,此前都不是俄國重點經營的地區,因此基礎薄弱,而且俄軍將赤塔定為滿洲裏的大後方,最終俄軍布置在滿-呼一線的兵力不足8萬,而且炮兵嚴重不足,全軍一共也不到200門火炮。

造成這樣局麵的原因,除了西伯利亞的冰凍區和俄國國內的組織能力、效率低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現代戰爭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拚後勤,而拚後勤在本質上就是拚經濟。在“流血的星期天” 之後,俄國的經濟狀況就非常糟糕,雖然後來法國一直在給俄國輸血,但隻是讓俄國能夠免強維持,苟延殘喘,堅持不讓俄國恢複正常,因此在這樣的經濟情況下,俄國自然也無法大規模的增援遠東。

而在普茨茅斯談判破裂之後,英法兩國決定出兵參戰,這才加強了對俄國的經濟援助,而俄國政府也才有足夠的能力增援遠東地區,但無奈是時間太短,現在隻能是這樣的局麵,如果再給俄國1個月的時間,俄國至少可以向遠東地區增派10萬軍隊以及300門火炮,這樣俄軍才有資本和人民軍對抗,隻可惜人民軍並沒有給俄國留出足夠的時間來。

林涅維奇雖然也向國內發出了告急的電報,但也知道遠水不解近渴,至少在短時間內,自己隻能靠現有的兵力阻攔人民軍的進攻。不過林涅維奇也清楚,如果任由人民軍集結兵力,自己根本守不住滿洲裏,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人民軍的戰線拉長,襲擊人民軍的後勤補濟線來拖延時間,延緩人民軍的進攻。

這樣的戰術對俄軍也相對有利,因為俄軍的騎軍在數量、素質都要高過人民軍的騎軍,在以前的戰鬥中,盡管在穆梭河一戰中,有一支團級的俄軍騎軍被人民軍擊敗,但總體上來,俄軍的騎軍在和人民軍的騎軍較量中,還是占有一定的優勢。隻不過在俄軍與人民軍的戰鬥中,騎軍的比重所占十分低,因此這麼一點優勢在整個大戰局中實在是顯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