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計算,華東政府撤僑艦隊主力艦為6艘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除嶽陽艦之外,其他5艘戰列艦的噸位在12500-13500之間,2艘裝甲巡洋艦噸位為7500噸左右。
而英國遠東艦隊的主力艦是8艘戰列艦,主力艦的數量上,雙方是一樣的。而遠東艦隊的8艘戰列艦中,6艘老人星級是一級戰列艦,噸位為12900噸,與撤僑艦隊的6艘戰列艦基本相當;遠東艦隊的2艘百夫長級是二級戰列艦,噸位為10200噸,和撤僑艦隊的2艘是裝甲巡洋艦相比,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隻是比拚雙方主力艦的戰鬥力,遠東艦隊至少不會弱於撤僑艦隊。
當然再好軍艦也是要人來操作架駛,而歐文認為這方麵遠東艦隊是肯定要強於撤僑艦隊的,因為英國海軍的人員素質、訓練水平,絕對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基於這些因素的比較,歐文認為雙方的實力對比為6:4,遠東艦隊早占有一定的優勢,當然這種優勢並不明顯,但也足以和撤僑艦隊一戰了,因此歐文認為應該打這一仗。
歐文中將的評估報告傳回國內,英國海軍部也很快進行了審閱,最終認為這份評估報告的結論可信,同意遠東艦隊出戰。
收到了國內的命令之後,歐文也十分滿意,這時遠東艦隊的各軍艦都己回歸新加坡基地,正在進行出戰前的檢修,基地裏也在為各軍艦準備彈藥、燃煤、水、食物等物資。
而作戰的地點歐文也選好了,就設在納土納群島一帶,這裏是從南海到達爪哇的必經之路,距離遠東艦隊的基地隻有約500公裏,從基地出發,隻需要16-20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非常方便,而且納土納群島一帶海域的島嶼眾多,英國在這裏殖民多年,對海況,水文都十分熟悉,因此也有利於遠東艦隊在這一帶海域設伏,襲擊撤僑艦隊,就算是最終不敵,也可以憑地理熟悉而從容撤退。
於是歐文派出了大量偵察船,在沿途布置,等待撤僑艦隊到達,而遠東艦隊的主力軍艦均在港中停泊,隨時準備出擊。而在幾天以後,歐文收到婆夷洲英國殖民當局的通報,原來是撤僑艦隊要在婆夷洲的古達港停泊休整,詢問是否允許。
歐文考慮之後認為,雖然在古達港停泊休整,可以讓撤僑艦隊的艦員們恢複疲勞,保持精力,但這可以讓自己的偵察船盯上撤僑艦隊,從而掌握撤僑艦隊的行蹤,因此還是值得的。而且現在古達港的守備空虛,如果撤僑艦隊以武力進犯,古達港根本就抵抗不住,到是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撤僑艦隊在古達港停泊,同時又命令在古達港附近的偵察船立刻靠隴,嚴密監視撤僑艦隊的行蹤。
華東政府的撤僑艦隊在古達港停泊了兩天時間,補充了一些水和新鮮食品,並且和張振勳安排在古達港的負責人進行了溝通,了解爪哇的情況。
本來在華東政府爪哇護僑行動之後,荷蘭殖民當局對華人的壓迫也大大減輕,而且根據華東政府和荷蘭達成的協議,華人可在總督府下設的8個部門中占2席,20個理事席位中5席,1個法官席位,以及3成的警察體係。因此在爪哇的行政話語權也有了大幅的提高,政治地位提高,權力増加,也使當地的華人敢於投資、購買產業,同時還吸引了不少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到爪哇來發展,
大量華人湧入,讓爪窪的經濟在這三年的時間裏得到高速的發展,由其是在近2年的時間,雖然遠東地區爆發大規模戰爭,但爪窪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相反還因為戰爭,帶來了大量的需求,因此爪窪地區無論是中轉貿易量還是出口,都大幅的提升。而荷蘭殖民當局的租收自然也隨之大幅提高,基本將三年前的賠償都補充回來。
不過巴達維亞總督府對這一結果卻並不感到高興,相反還十分恐慌,因為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升,也就意味著華人在爪窪的勢力越來越。
如果是在以前,這當然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大不了過幾年再鬧一次排華,就當是把羊養肥了,可以剪羊毛,吃羊肉了,但現在華人的背後有華東政府支撐,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隨意對付華人。因此巴達維亞總督羅斯布魯也不禁憂心匆匆,一度還想辭職不幹了。
不過隨著華東政府和英法兩國徹底惡交,英法組建遠征軍,對華東政府作戰,連荷蘭政府也加入了遠征軍。羅斯布魯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華東政府當然不是遠征軍的對手,而三年以前和華東政府簽定的條約也就可以撕毀了,巴達維亞要重新收回華人的權力,讓一切都恢複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