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君,非常抱歉,現在的物資相當緊張,因此沒有什麼好東西招待你,還請多多見諒啊。”

“不必了,伊藤先生,我來找您不是為了吃東西的。當然,您身為日本的重臣,現在都是如此的拮據,可以想到,現在日本的民間,是一副什麼樣的情景。”

伊藤博文低下頭去,有些不敢和宮本直拓的目光對視,過了好一會兒,才道:“對不起,宮本君,是我錯了,你才是對的。”

宮本直拓歎了一口氣,道:“伊藤先生,現在追究誰對誰錯,己經沒有意義了,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扭轉錯誤的做法,日本己經為了這場戰爭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不能繼續再擴大損失了。”

伊藤博文又苦笑了一聲,道:“這又談何容易。”

宮本直拓道:“我知道這不容易,但總不能就這樣看著日本萬劫不複吧,總要有人出來做正確的事情吧!”

而伊藤博文又沉默了起來。

早在普茨矛斯談判時,宮本直拓就向伊藤博文建議,接受華東政府的條件,和華東政府簽定和平條約,那怕是支付一定的賠償也再所不惜,但當時日本己經得到了英國的承諾,一但普茨矛斯談判破裂,英國將出兵參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當然不可能付出支付賠款的代價,和華東政府講和。但宮本直拓還特意指出,英國是靠不住的,日本應以自己的國家利益來決定采取的國家策略,而無需考慮英國的態度,甚致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英國作為籌碼,列入交易當中。

宮本直拓的這番言論在當時日本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幾乎所有人都在指責宮本直拓這番言論的愚蠢和軟弱,甚致還有人揚言要求宮本直拓從此退出政壇。不過伊藤博文卻十分欣賞宮本直拓“日本應以自己的國家利益來決定采取的國家策略” 的態度,再加上以前所了解宮本直拓對國際事務的見解與態度,都很讓伊藤博文稱道,認為宮本直拓是一個難得的青年人材,因此伊藤博文出麵為宮本直拓說了不少好話,這才確保宮本直拓還留在日本政壇。

到了遠東遠征軍到達亞洲之後,日本上下都對遠東遠征軍充滿了信心,認為遠征軍一定能夠擊敗華東政府,並且也能化解日本的危境,甚致還有人樂觀的認為,日本可以借助遠征軍的力量,重新殺回中國的東北地區,將前期從戰場上失去的成果重新再奪回來。而在這一片樂觀的情緒中,又是宮本直拓持不同的意見,他曾向伊藤博文進言,認為在這場戰爭中,華東政府的勝率極大,因此向伊藤博文建議,趁著這個時候,和華東政府談判,可以利用遠征軍對華東政府的壓力,以較少的代價和華東政府達成和平協議。

但那時的伊藤伊文和其他日本人一樣,堅信華東政府決不是遠征軍的對手,因此對宮本直拓的建議並沒有理會。不過伊藤伊文畢竟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並不是不能容忍不同意見的,而且他還認為宮本直拓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並不隨眾大流,也是一項很難得的品質,對宮本直拓的欣賞到並沒有降低,隻不過認為宮本直拓畢竟還是太年輕了,還需要時間曆練。好在是這次宮本直拓隻對伊藤伊文一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沒有公開,也就沒有引起什麼爭議。

而見伊藤伊文沒有接受自已的意見,宮本直拓表示自已想去民間搞調查,伊藤伊文經過考慮之後,覺得暫時讓宮本直拓離開政壇也好,免得他再發表什麼當言論,引起爭議。等戰爭結束,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再好好和宮本直拓進行交流溝通,並且好好教導他。

但台灣海峽之戰的結果令所有的日本人都預測落空,也讓日本的局勢變得更為惡化,而伊藤博文這才想起宮本直拓對這場戰爭的預測,忽然發現自已原來一直都低了宮本直拓,以訓盡管伊藤博文很欣賞宮本直拓的見解,但在潛意識裏,還是將宮本直拓看作一個年輕人,雖然思維活躍,見解獨特,但缺乏經驗,還需要更多的曆練和有人來指引,當然伊藤博文認為自己就是指引宮本直拓的人,但現實的結果是,宮本直拓對時局的判斷見解都在自己之上,自己根本就指引不了他。

其實在台灣海峽之戰後,伊藤博文也十分清楚,日本己經沒有本錢和華東政府對抗下去了,當務之急是不惜一切代價,盡快和華東政府談判,結束戰爭,那怕是賠款也再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