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當代日本政壇的兩位大佬終於就停止戰爭,與華東政府談判達成了一致的協議,於是兩人也分頭展開工作,山縣有朋去說服陸軍的軍官,接受現實,而伊藤博文則頻頻會見英法美徳等國的駐日大使。
盡管伊藤博文十分惱火英法兩國私自與華東政府談判,將日本拋在一邊,但也現在的日本,還需要英法兩國的支持,才能扛過和華東政府談判這一關,而且經過和宮本直拓的交談之後,也讓伊藤博文對世界大勢的認知更清楚,雖然日本確實是需要英法兩國的幫助,但英法兩國也同樣需要日本在東亞、東南亞地區平衡華東政府的擴張。
另一方麵,盡管美國、德國並非這場戰爭的參戰方,但美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有眾多自身的利益,同樣不會希望看到華東政府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導力量,因此日本同樣可以爭取到美國的支持。
雖然德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沒有什麼話語權,但自身是世界有數的強國之一,而且和華東政府的關係一直不錯,當然日本和德國的關係也不差,日本陸軍就是學習徳國陸軍建立,在日俄戰爭之前,日本還曾在德國定製了一艘裝甲巡洋艦,請德國出麵調停,也是一個選擇。
英法兩國雖然以國會的決議為理由搪塞日本,為自己與華東政府談判進行辯護,但也自知理虧,而且兩國也都清楚,在戰爭結束以後,華東政府必然會在亞洲地區崛起,兩國都需要日本在亞洲地區牽製,平衡華東政府,隻是現在兩國都正在和華東政府談判,而且在談判結束之後兩國的內閣都會辭職,國內麵臨著重新組閣的局麵,因此也無法對日本作出更多的承略,隻能建議日本也盡快和華東政府舉行談判,先停止戰爭,恢複和平,並且重申兩國對日本的支持。
美國、德國雖然不會因日本去得罪華東政府,但也願意給日本提供必要的幫助,美國同樣需要日本平衡華東政府,而德國剛剛從荷蘭那裏獲得了兩塊小殖民地,算重返亞太,而日本畢競也是亞洲列強,德國也有必要和日本搞好關係,因此兩國也都表示,願意幫助日本,調停,以及戰後的重建,貸款等等。
得到了英法美德四國的承諾之後,伊藤博文也稍稍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日本畢竟沒有被拋棄,也對日本的戰後重建有了一點信心。
不過同為遠征軍5國的同伴,伊藤博文並考慮拉上最後一個同伴俄國,一同和華東政府談判,雖然因為日俄戰爭的關係,俄國大使己從日本撤離,但通過英法兩國,日本還是可以和俄國取得聯係,但伊藤博文根本就沒有考慮拉上俄國,而是一門心思的要搶在俄國之前先和華東政府談判,讓俄國成為最後一個,這樣日本還有希望減少一點損失。
但伊藤博文這邊的進展順利,山縣有朋那邊卻是舉步維艱,在陸軍部裏,是絕不允許出現談判、妥協這樣的詞語,隻能高呼“戰鬥到底,誓死一戰,玉碎盡忠,七生報國”這樣的口號,無論是誰,在這時主張和華東政府談判,都會遭到群起的攻擊,那怕是高官也不例外,在陸軍中己經發生了數起對,下級軍官、士兵對主張談判的中高級軍官的圍攻,己有12人被打傷住病,還發生了兩次槍擊事件,好在是沒出人命。山縣友朋也有些頭大如鬥,心裏則暗暗後悔,自己是不是在陸軍裏搞得有點過頭了。
而就在這時,英法兩國竟然和華東政府隻用1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談判,法國支付了6000萬英鎊的賠款,英國則是2800萬英鎊,加上加裏曼丹島大約18平方公裏的土地。
伊藤伊文得知以後,心情相當沉重,英法兩國居然都賠償了6000萬英鎊,那麼日本要賠多少?當初普茨茅斯談判時,華東政府才開出5000萬英鎊,如果那時就接受了,日本的損失將會少得多了。
但現在後悔也晚了,當務之急是盡快和華東政府舉行談判,停止戰爭,由其是要搶在俄國的前麵,好在是日本所掌握的情況,俄國到是還穩得住,並沒有立刻和華東政府舉行談判的意圖,還多次表達俄國政府的強硬立場,這才讓伊藤博文稍稍有些安心,如果俄國在這個時候也在謀求和華東政府談判,就更令人頭疼了。
不過伊藤博文也不敢再大意了,當初英法兩國還不是一臉堅決的說決不妥協嗎?結果說翻臉就翻臉了?誰敢保證俄國不會搞一次突然的反轉。總之日本必須盡快和華東政府舉行談判才行,但現在的問題是日本國內受阻,連山縣有朋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