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站在船舷上,舉目向兩岸看去,這時船已駛入黃浦江,因此雖然天色陰暗,但沿江兩岸的景色依然還是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雖然這並不是伊藤博文第一次來上海,但這確實是他最不情願的一次,在這一刻,伊藤博文心裏突發奇想,如果自己現在縱身一跳,在這黃浦江中淹死,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就在這時,隻聽身後的腳步聲響,伊藤博文回頭一看,是宮本直拓在自己身後,道:“伊藤先生,我們馬上就要到碼頭了,準備下船吧。”
伊藤博文沒有動地方,又轉過頭去,看著江岸上高低起伏的歐式建築,輕輕歎了一口氣,道:“宮本君,你說當年李鴻章赴下關談判時,是不是和我現在的心情一樣。”
宮本直拓怔了一怔,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伊藤博文卻依舊自語道:“在下關談判期間,李鴻章遭到刺殺,但他仍然帶傷堅持完成了談判。老實說,當時我確實有同情,甚致是敬佩李鴻章,如果那時我和他易地相處,我是不可能做到他那種程度的。不過那時我就告告自己,決不能讓日本出現這樣的時刻,但我沒有想到,這一刻還是來臨了。”
宮本直拓苦笑了一聲,道:“伊藤先生,不要多想了。”
伊藤博文搖了搖頭,道:“話是這樣說,但我不能不想啊,我們這一次為什麼會失敗,在一開始對俄國作戰的時候,打得還很好,但華東政府參戰之後,竟然就一敗再敗,最終一敗塗地,確實是犯了太多的錯誤,首先我們低估了華東政府的決心,以為有英國的壓力,華東政府未必敢參戰;其次又低估了人民軍的戰鬥力,擊敗了俄國之後,讓我們自大起來;而在普茨茅斯談判期間,又過於的相信了英法兩國,結果遠征軍競然也一敗塗地,這麼多的錯誤,隻是犯了一個,就已是致命的,何況是這麼多。而歸根到底是我們對華東政府的了解還不足啊,【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卻還把華東政府當清國看待,錯得是多麼離譜啊。”
宮本直拓道:“在我看來,這隻能說是天意,如果沒有海外華人,日本就己經贏得了日俄戰爭。”
伊藤博文還以為宮本直拓是在安慰自己,而不知道宮本直拓是話中有話,其實是指如果不發生穿越事件,按舊時空的發展進程,日本是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並從勝利中取得了巨大的地緣戰略利益,讓日本一直吃了近30年的老本。因此隻是笑了一笑,宮本直拓的見識、眼光、判斷力都是上上之選,但安慰人的水平太差了。
而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輪船己經駛進了碼頭,伊藤博文率領眾人下了船,來到岸上,隻見在碼頭兩側,己布置了一列荷槍實彈的士兵。這時美國、德國的駐青島領事已經在碼頭上迎接他們一行,因為美德兩國是這次談判的調停人,因此這兩位領事專程從青島趕到上海來,並在碼頭迎接伊藤博文這一行人。
雙方寒喧了一番之後,美國領事羅伯特?培根道:“伊藤先生,華東政府上海新區的負責李鬆晨先生也來了,他是華東政府這次談判的副代表,同時貴國代表團在上海的生活行程安排,都是由他負責的。”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哦!他在那裏?”
這時德國領事己將李鬆晨請來和伊藤博文相見,並給他們作了引見,李鬆晨道:“伊藤先生,一路辛苦了。”
伊藤博文趕忙道:“那裏,那裏,在上海期間,還要麻煩李先生。”
李鬆晨微微一笑,道:“職責所在,理所應當。” 頓了一頓,又道:“伊藤先生,現在碼頭上集中了許多記者,希望伊藤先生能夠回答記者問話,如果伊藤先生旅遙疲憊,現在還不想見記者,我就派人去轉告這些記者,另外安排其他的時間再接受記者的采訪。”
伊藤博文想了一想,道:“既然記者的都己經來了,總不好讓他們空著手回去,見一見記者,回答幾個問題,也沒關係,不過要耽誤李先生的時間啊。”
李鬆晨談談一笑,立刻命人安排,隻見一隊士兵過來,用繩索、欄杆速度的拉出了一個簡易的會場,又在現場布置了兩個音箱,李鬆晨拿出一個麥克風,遞給伊藤博文,並教給他使用的方法,伊藤博文心裏也暗暗稱奇。
這時記者們都己經進來,在指定的地點站好,差不多有近百人,而且大部份都是外圄人。上海是近代中國新聞媒體最發達的地區,一來是各國均有自己發行的報紙,還有大量的中國前期媒體人在上海開辦報紙,外國人辦的報紙,清廷當然不敢動,而中國人辦的報紙大多都是在租界裏發行,清廷也是鞭長莫及。因此促成了上海的新聞傳媒業的繁容,在華東政府收回上海租界的時候,上海共計有各種報紙百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