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談判到是比較順利,首次在第2條的賠款數目上,雙方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確定日本賠款的數額為8億日元。
這個時代,日元兌英鎊的彙率約為9.4:1,8億日元折算約為8500英鎊,基本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範圍內,而且華東政府要求以英法德美四國的貨幣支付,日本也沒有異議,畢竟日本要支付華東政府的賠款,肯定是要向其他國家貸款的,隻是具體的支付方式還需要商榷。
而雙方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在開戰之前,日本就己經在青島設立了領事館,按照雙方的協議,華東政府也應該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但華東政府有意拖蹋,隨後日俄戰爭爆發,因此日本也就沒有理會,就一直拖到了現在。而戰爭結束後,雖然日本和華東政府結下的梁子不淺,但也更有必要建立外交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華東政府的動向。
至於經貿關係,則更有必要。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不僅獲得了2.3億白銀的巨額賠款,而且還取得了和其他列強同等的關稅優惠政策,日貨進入中國市場隻需交納5%的關稅既可不再負擔任何稅費了。日本國土狹小,人口資源均不足,因此中國一方麵是日本大部份資源、礦產、原材料的來源,另一方麵又是工業產品消售的主要市場,這也就造成了日本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隻是清廷太過軟弱無能,無法善用這個優勢。
不過這個時候日本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基本都是通過上海海關完成,一來有海運相通,而且基礎設施也十分完善;二來這個時候日本從中國主要進口的鐵礦石和生絲都能夠便利的通過上海海關出境。在舊時空裏,是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才開始向東北地區滲透的,並逐漸將東北地區變成了自己的主要原材料來源。
但現在華東政府控製了上海海關,而東北己經指望不上了,日本要保住中國的市場,要確保自巳的原材料供應,就必須和華東政府簽定一分新的商貿協議。
時間不長,華東政府提出的4條草案,己有3條基本達成了共識,但這個時候,日本談判團提出了一個新的條件,華東政府必須將俘虜的日本士兵、戰場勞役人員以及人民軍在日本虜掠的人員全部歸還日本。
秦錚則表示,人可以交還,但日本必須支付費用,按一名士兵1000日元,戰場勞役及其他人員500日元計算,即為贖俘費用。
人民軍俘虜的日本士兵到並不多,隻有6.8萬餘人,不7萬,而戰場勞役人員到是不少,共計約23萬左右,共計約30萬,另外從日本虜掠的人口約有70萬,如果按照華東政府開出的價碼,日本政府再必須支付5億日元左右,才能將這些人全部贖買回去,那樣日本向華東政府支付的賠款數額將比華東政府開出的還要高了。
日本代表團當然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因此伊藤博文堅稱在己經協商好的8億日元中,已經包括了贖俘費用,華東政府再索要贖俘費,是沒有道理的。
而秦錚則一口咬定,賠款是賠款,贖俘費是贖俘費,兩者不可混為一團,先前談好的8億日元隻是賠款,而並不是贖俘費,因此日本如果想要回這些人,就必須支付贖俘費用,否則華東政府絕不會放人,如果日本不贖回這些人,華東政府相會對俘虜的日本士兵、戰場勞役人員,將進行審判,跟據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確定監禁服刑的期限,隻有到了刑期滿之後才能夠釋放歸國;而從日本帶回來的那批人,他們都是自願來中國做工,並不是虜掠而來,但華東政府會尊重他們的個人意願,隻是要離開中國回國,則必須先以工代酬,將華東政府運送他們來中國,以及途中的飲食等費用開支還清。
伊藤博文當然知道,秦錚嘰嘰歪歪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不想放人,當然這也基本在伊藤博文的意料之中,因為伊藤博文知道,中國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估計是華東政府想在日本獲得一批勞動力,開發東北地區,否則華東政府辛辛苦苦的把人從日本弄到中國去幹嘛,因此要從華東政府手裏將這批人要回來,可不那麼容易。
於是談判再度進入僵局,因此隻能再度暫停下來,伊藤博文發電回日本請示,表示道歉和俘虜的問題成為談判的僵持點,如果不做出一些改變,談判就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