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收關行動(二)(1 / 2)

應該說林涅維奇的考慮也並不算錯,因為這場戰爭從1904年2月開始,到現在己跨入第4個年份,己完整所渡過了2個冬天,而在這2個冬天裏,無一例外的都沒有發生過大中規模的戰鬥,甚致是連百人以下的小規模戰鬥都不多,畢竟東北的冬天實在太冷了,常年的低溫都在零下15度以下,最低溫度甚致可以達到零下30度,絕大部份地區都會被超過半米厚的冰雪所覆蓋,因此這根本不是適合戰鬥的季節,俄國、日本、華東政府都十分默契的在每年的11月之後,到第2年3月之前,沒有發動戰爭,在林涅維奇想來,今年應該也不會有例外的。

隻是林涅維奇並不知道,人民軍在1905年的冬天雖然沒有發動戰爭,但卻也沒有閑著,所有在東北的部隊都進行了一個冬季的冬季作戰訓練,毎支部隊致少要進行2次超過10天的野外拉練訓練,以適應在冬季惡劣的天氣環境下的長時間行軍、連續作戰,甚致在這次的冬季訓練中付出了死亡37名士兵,凍傷168名士兵的代價,但也積累了大量冬季作戰的經驗,並專為冬季作戰,製造了一批專用的輔助裝備。

首先是棉衣、棉褲、皮帽、手套、皮靴之類的常規裝備,棉衣、棉褲都是用的結實耐用防水的布料,並且設計了各種戰術口袋,方便攜帶子彈、手榴彈等武器工具;皮帽是可以拉下,將整個頭臉全部都包裹起來,隻露出眼睛,並配了防風眼鏡;皮靴是用牛皮製成,內襯毛茸,一直到膝蓋以下,腳蓋有防滑設計,可以在厚積雪中行走;手套是背部加厚,而正麵略薄,這是因為冬季在野外行動,幾乎是要全部戴著手套,背部加厚是為了保暖,正麵偏薄則是方便戴著手套做事;另外每人還配一件白色抖篷,不僅是加一層保曖措施,而且也有利於在雪地裏行軍中的隱蔽。

總體來說,雖然是常規裝備,但都是經過了華東政府結合1905年的冬天訓練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不僅有利於防寒保曖,而且還方便作戰。

除了常規裝備之外,非常規裝備則更是提升部隊在冬季作戰的戰鬥力,第一項就是滑雪板,在積雪中行軍是相當困難的,不僅比平時行軍要慢,而且消耗的體力要大得多,但使用滑雪板滑行前進,則不但可以加快速度,還能節省大量的體力,確實是冬季作戰,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神器。

在1905年的冬天訓練期間,東北戰區就要求華東政府製造滑雪板,青島在1個月內,製造了3種樣式的滑雪板,毎種共計10套,交給部隊進行測試,然後根據的結果進行修改,定型。在1906年入冬之後,東北戰區的所有士兵都開始學習滑雪,到現在基本每名戰士都能熟練握滑雪的技能,而在1906年裏,華東政府共計製造出15萬套滑雪板,雖然不能確保東北戰區的所有士兵人手一套,但這一次作戰,卻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滑雪板行軍,也可以大大提高行軍的速度與效率。

有了滑雪板,自然也就有雪撬。在冬季作戰,用雪撬運需當然要比輪式車輛便利得多,何況在前幾次的戰鬥中,人民軍從俄軍那裏繳獲了大量的馬匹,除了一部份轉給騎軍擴建之外,用來拉車負重的也有5000餘匹,另外還有800多雪撬狗。

在一開始的時候,穿越者還以為這是一群“二哈”,不知道該拿它們怎麼辦才好,因為在舊時空裏,“二哈”的破壞力可是出了名的,但後來審問俄軍俘虜才知道,原來這可不是舊時空裏的寵物“二哈”,而是赫赫有名的西伯利亞雪撬狗。要論拉雪撬的能力,雪撬狗才是最佳的選擇,而西伯利亞雪撬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西伯利亞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種,先祖可以上逆到新石器時代,主要生活在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格陵蘭南部,屬於中型工作犬,體型小巧結實,身體緊湊,有著很厚的被毛,因此非常適應極地的氣候環境,而且力量大,耐力好,因此從很早就被人訓養用來拉雪橇,參與大型捕獵活動,保護村莊,和引導馴鹿及守衛等工作。不過這種犬類現在到還並不知名,在舊時空裏,西伯利亞雪橇犬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商人從西伯利亞引入到阿拉斯加,並在1909年,在阿拉斯加的犬賽中亮相,才為世人所知。

俄國人當然知道西伯利亞雪橇犬的用處,因此在遠東地區也訓養了大量西伯利亞雪橇犬,用來拉運物資,雖然俄國修建了連通歐洲與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但鐵路沿線的範圍畢竟有限,有不少地方還要靠畜力運輸,而西伯利亞地區有近半年都被冰雪覆蓋,西伯利亞雪橇犬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俄軍中大約養了1500餘隻西伯利亞雪橇犬,但大半都被人民軍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