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英國對無畏號戰列艦的宣傳也不完全是為了轉移民眾的視線,因為無畏號戰列艦不僅是這個時代建造的最大戰列艦,也是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因此它的服役確實是海軍發展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性變化。
與無畏號戰列艦之前的戰列艦相比,至少有三大技術突破,首先是全重火力設計,無畏號戰列艦布置了5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而在側舷射擊時可以集中8門主炮同時開火,其火力是其他任何一型戰列艦的2倍;其次是釆用了統一的火控指揮糸統,各炮塔不再單獨進行瞄準射擊,而是由艦上的中央火控係統進行統一的指揮,並形成齊射的彈幕打擊,可以大幅提高火炮的命中率;而在動力係統上,蒸汽輪機取代了往複式蒸汽機,不僅可以獲得的動力更大,而且無論是可靠性還是穩定性都得以大幅提升,使無畏號戰列艦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1節,並可以維持10個小時以上。
種種這些變革,使得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成為戰列艦建造技術的分水嶺,成為現代戰列艦的始祖。令以往建造的戰列艦在一夜間全部過時,開創了海軍學術史上巨艦大炮的新時代,並確定了在未來近40年內,世界海軍強國戰列艦設計的基本模式,因此在此以後各國建造的戰列艦也均被稱為無畏艦。
不過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對德國來說卻是五味雜呈,有羨慕,有震驚,也有後悔。原來這幾年來華東政府和徳國的軍事合作,由其是和德國海軍的合作十分密切,華東政府在德國定製了2艘防護巡洋艦,2艘裝甲巡洋艦,和1艘戰列艦,德國還派遣技術人員,指導華東政府自行建造軍艦。
而華東政府則是為徳國提供了一係列的軍艦設計,首先是以青州級防護巡洋艦為藍本設計的薩摩亞級防護巡洋艦,徳國己經建成了4艘,其性能在徳國海軍中廣受好評;而隨後德國又采用了華東政府的赤兔級裝甲巡洋艦設計,建造了兩艘盧恩級裝甲巡洋艦,經過海軍的試用之後,也是好評如潮,認為無論是性能還是戰鬥力,都遠勝過德國自建的4艘裝甲巡洋艦。
而在戰列艦方麵,華東政府幫助德國修改的布倫瑞克級戰列艦的設計,引入了2級主炮的概念,而德國很快就在當時英國剛下水的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上看到了相同的設計。因為英國是這個時代海軍技術的領跑者,因此各國的戰列艦設計也基本都是跟著英國走,原來提爾皮茨釆用華東政府的修改方案,多少也有試一試的意思,而見華東政府的設計方案競和英國完全相同,提爾皮茨也終相信華東政府的戰列艦設計能力,於是又委托華東政府為徳國設計新一代的德意誌級戰列艦。
就在這時,華東政府在德國定製了幹將級戰列艦,並將的幹將級戰列艦的設計理念,包括全重火炮和中央統一火控係統應用到了德意誌級戰列艦的設計中,隻是德意誌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采用305毫米,而且噸位達到了17000噸左右,可以看做是幹將級戰列艦的放大版,而這時華東政府與德國共同研發的蒸汽輪機尚未能成熟,因此在動力選擇上,仍然選用了三漲式往複蒸汽機,不過由於華東政府的艦體設計優秀,仍然可以確保最高速度達到20節以上,而這時無畏號戰列艦還沒有開建。
但由於德意誌級戰列艦的設計理念過於超前,因此在德國內部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相當一部份徳國海軍的高層認為德意誌級戰列艦的設計華而不實,全重火炮設計不過是堆砌火力,命中率並沒有提高,而且射速不足;背負式結構的火力布置,則會導致軍艦的重心過高,抗風浪能力下降;綜合火控係統根本提高命中率,不能底了火炮的射速等等。
其實這些爭議的聲音本質並不是針對軍艦設計,而是針對華東政府,是徳國人中的一群種族優越論者接受不了華東政府指導德國建造軍艦,在他們看來,黃種人是劣等民族,而日耳曼民族可是高等民族,劣等民族怎麼可能設計出優秀的軍艦來呢?高等民族怎麼需要劣等民族的設計?
盡管提爾皮茨並不在意這些反對的聲音,但威廉二世卻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因為威廉二世在本質上也是一個種族優越論者,不過威廉二世華竟也懂一些海軍的技術,華東政府提出的這些理論,在邏輯上確實是可行的,因此威廉二世也不敢輕易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