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俄國求和(下)(1 / 2)

威廉二世認為這次調停可以拆散俄法同盟,但首相畢洛看得比皇帝清楚得多,德國想要拉回俄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還不如將主要精力放在和華東政府的結盟談判上,雖然這個機率也不高,但總也比拉回俄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不過德國不做這個調停人,自然有其他國家會做,而且調停也有助於提高德國的國際威望,彌補摩洛哥危機的損失,另外威廉二世也沒有將希望全部寄托在拉隴俄國身上,在調停的同時,也不忘記和華東政府的結盟談判,可以說是兩手準備,因此畢洛也就沒有去打擾皇帝的美夢,反正自己不說,事實也會讓皇帝清醒過來。

德國訪問團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青島,但海因裏希親王卻可以代表德國,負責調停的工作。何況知道自已的妻孑、兒子將會來青島和自己團聚,親王的心情也是大好,而且從親王心裏來說,也希望華東政府和俄國停止戰爭,因為尼古拉二世也是親王的表兄。

其實華東政府一直都在等待著俄國屈服的消息,當然東北戰區司令部也製定了第二次收關計劃的作戰方案,以防俄國仍不屈服,就繼續保持軍事施壓。而收到了德國傳達的調停意向之後,華東政府首先向德國表示了感謝,並表示可以接受德國的調停,但也提出條件,就是俄國必須接受賠款和割地的條件,這是華東政府同意舉行談判的前提條件,否則華東政府是不可能和俄國談判的,將會把戰爭進行到底,人民軍不僅會攻占俄國的遠東地區,並且全力向西擴張,打到那裏算那裏。

海因裏希親王對這個條件當然沒有異議,因為他十分清楚德國的立場,而且在德國調停華東政府與日本的時候,華東政府也是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因此將華東政府的條件如實的發回德國。

但收到了海因裏希親王發回的電報之多,威廉二世的心裏卻是相當的不爽,認為華東政府對俄國提出這樣苛刻的要求,實在是太不給德國麵子了。因為威廉二世認為,華東政府能夠打嬴遠東戰爭,德國也出力甚多,讓華東政府在德國發行了價值3000萬英鎊的債券,解決了戰爭的資金,而且還調停了華東政府和日本,因此威廉二世認為自己的麵子還是有很大的價值的。

其實在德國調停華東政府和日本時,威廉二世對華東政府提出的類似要求還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是因為在威廉二世眼裏,日本微不足道,德國出麵調停隻是為了提升自已的國際聲望,至於日本怎麼想,不是德國考慮的事情。但俄國就不同,不僅僅是因為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而且在德國人眼裏,俄國也是歐洲一員,斯拉夫民族也是歐洲的眾多民族之一,算是自己人,自然是另當別論。

於是威廉二世找來了首相畢洛,協商向華東政府建議,為了盡快恢複和平,希望華東政府能夠不設前提條件與俄國舉行談判。

畢洛心裏十分清楚,雖然德國讓華東政府在德國發行了價值3000萬英鎊的債券,但是這一點,並不足以讓德國侑麵子大到能讓華東政府放棄對俄國索要賠款的地步,因為不是隻有德國讓華東政府發行債券,美國也同樣允許華東政府發行了價值3000萬英鎊的債券;另外華東政府也一直都照付債券的利息,德國也從中獲猙,因此債券的恩惠並沒有威廉二世想像的那麼大。至於調停日本,就更不值一論了,德國無非就是從中搭了個線而己,實際並未起多大的作用。何況索要賠款,這本來也是勝利者的權力。華東政府在這一條上是不可能有退縮的餘地,如果德國冒然向華東政府提出這一要求,隻會損害德國和華東政府的關係,結果是得不償失。

不過畢洛也知道,這些話是不能對威廉二世直說,那隻會讓皇帝對自己心生不滿,但畢洛到是政治經驗豐厚,很快就想到了應對之策,他首先向皇帝建議,應該支持華東政府的主張,看到威廉二世流露出了不滿的神情,立刻又闡明了自己的理由,因為割地和賠款都可以削弱俄國的實力,而一個被削弱的俄國,無疑是對德國最有利的,即使是德國最終將俄國又重新拉回到三皇同盟的框架下,但一個被削弱的俄國,也容易被德國控製。

聽完了首相的解釋之後,威廉二世也不禁兩眼放光,這確實是一個好建議,德國當然需要一個聽話的俄國,而要讓俄國聽話,當然是先要削弱俄國,於是威廉二世立刻放棄了什麼親屬之情、民族之情,畢竟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看來削弱俄國還是有必要的。於是威廉二世立刻將華東政府提出的條件向俄國進行了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