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海軍編製(二)(1 / 2)

黃哲接著道:“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造船廠的產能有限,現在我們有二個造船廠,分別是天津造船廠、青島造船廠,但隻有青島造船廠有建造萬噸軍艦的能力,不過現在青島造船廠隻有3個建造萬噸軍艦的船塢,其中有一個是我們穿越軍艦專用的維修船塢,因此我們現在隻能夠同時開功建造兩艘萬噸軍艦,而一艘萬噸級軍艦的建造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其中下水舾裝約為半年,大約16-20個月都在船塢裏,從理論上說,在這個5年周期內,我們最多也隻能建造8艘萬噸軍艦,但考慮到我們還有大量俘虜的軍艦要維修,還有軍艦要進行保養和檢修,實際以我們目前的產能,隻能建造4艘萬噸軍艦。”

王海龍嚇了一跳,道:“這麼少嗎?”

黃哲道:“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會在青島造船廠擴建兩個能夠建造2萬噸軍艦的船塢,但這項工程大約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另外在大連興建造船廠、以及對上海的江南製造局進行改造,成立江南造船廠,都被列入141計劃,這幾個計劃如果完成,我們的造艦產能會有質的飛躍,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同時開建6-8艘大型軍艦的能力,但大連造船廠還在選扯中,到可以投產建造大型軍艦,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而江南造船廠的改造完成,也需要1-2年的時間,因此從產能的角度說,我們大批量建造大型軍艦,應該是在下一個五年周期。”

王海龍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麼,但還是什麼都沒說出來。

黃哲又道:“最後一個問題,是造艦的配套能力不足,造船工業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業,有數百,仍致數千個配套的工業體係,不是有一個造船廠就能解決,在第一個5年計劃中,我們己經解決了大部份的配套體係,由其是在1906年,鋼鐵廠研發的2103型特種鋼,成功的解決了軍艦龍骨用鋼的問題,是一大突破,但目前有三個軍艦最重要的配套體係,動力係統、裝甲鋼、主炮,我們都沒有自主生產的能力。現在看來,我們和德國有協議,共同研發蒸汽輪機,現在己經到了正式裝船的階段,而按照協議,德國應該幫我們成立一個蒸汽機廠,不僅可以生產蒸汽輪機,還包括鍋爐、往複式蒸汽機,這個項目己列入141計劃,因此動力係統有望在這個5年周期內解決,但裝甲鋼,還有大口徑主炮,目前我們隻能依賴於進口。”

王海龍道:“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不行的地方啊,報紙天天吹這個突破外國的壟斷,那個成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都是騙人的。”

尚晉峰道:“當然不是騙人,隻是我們需要補的課太多了。”

張威道:“有了蒸汽輪機,還要往複式蒸汽機幹嘛?”

黃哲道:“複式蒸汽機的技術成熟,成本低,在民用船隻上還是可以使用的。”

謝伏瞻道:“柴油機呢?我們不是己經有了柴油機廠嗎?”

黃哲道:“目前柴油機的功率都不大,主要還是用在車輛和小型軍艦上,而要用在大型軍艦上,至少需要15年的研發時間。”

王海龍道:“直接說吧,我們現在到底能夠建造什麼樣的軍艦,有設計方案嗎?”

黃哲點了點頭,立刻命人從會議室傍邊的準備室裏,抬出了幾幅圖板,掛在展示牆上。眾人一看,畫的是一型軍艦的平麵、側立麵、效果圖。

黃哲來到圖板,拿著一根指示棒,道:“這是我們設計的下一型戰列艦的圖紙,當然可以看作是幹將級的改進行,主要的參數為,全長為139米,寬19.2米,吃水8米,預估排水量在13500-14000噸;主炮仍然是8門280毫米主炮,分4個雙聯炮台,沿中軸背負式結構布置;裝甲是,主裝甲300毫米,,司令部和主炮炮塔350毫米,副裝甲帶和穹甲為150毫米,甲板裝甲80毫米,動力和幹將級一樣,最大航速為20節,比幹將級要少0.5節。”

王海龍道:“既然是改進型,那肯定是要和幹將級有一些變化吧?改進之後和原來的幹將級相比,倒底是有那些不一樣呢?”

黃哲道:“主要的變化有兩個地方,首先是航程,由於幹將級戰列艦為了滿足8門主炮的布置,而在這個時代,12000噸的戰列艦隻布置了4門主炮,因此隻能在航程上進行妥協,幹將級的載煤量隻有900噸,最大航程是12節航速3600海裏,在這個時代,這個航程隻能算是港口保衛者的水平。不過我們在設計這一型軍艦時,並沒有遠洋作戰的要求,主要還是在近海區域內作戰,那麼這個航程劣勢的影響也就不大;但考慮到我們現在己經占據了婆羅洲,將來海軍的活動範圍將包括整個南海地區以及爪哇海地區,那麼幹將級的航程不足弱點將會被擴大化,成為最大的短板,因此新型戰列艦的貯煤量增加到了1300噸,航程也可以提升到4500海裏,這樣也基本可以滿足目前我們海軍的作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