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節防盜,明天上午更正………………………………………………
邊郡的官員,也隻是零星地胡人犯境的事奏報給朝廷,而這些奏章,往往又得不到朝廷的重視,所以胡人那邊的真實情況,朝廷這邊是知之甚少的。
司馬倫卻從這些零星的奏章之中,嗅出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他閑來無事,便經常跑到尚書台的檔案處去查看關於雍涼那邊的奏章,同時還讓尚書台的官員多加留意,一旦雍涼那邊有關於胡人的奏章,第一時間便拿給他。
盡管司馬倫此時在朝廷之中並無司職,但朝廷之中誰人不知他是司馬師的弟弟,而且還是司馬師的指定繼承人,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司馬倫年幼是白身,但將來人家可是要繼承大將軍的位子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對他有絲毫不敬。
所以司馬倫在尚書台之中幾乎是暢通無阻,雖然那些官員也搞不清司馬倫要專門看關於胡人的奏章是意欲何為,但還是恭敬地滿足了他的要求,在他們看來,或許是司馬倫年少獵奇的心理吧,專門去看這些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但沒有人知道,司馬倫硬是憑借著這些零星的信息,就像拚七巧板一樣,把關於劉淵的一些信息給拚了出來。
劉淵字元海,是左賢王劉豹眾多子嗣之中的一個,當年曹亮平定匈奴之時,攻克了左部匈奴的老巢,將劉豹的一幹妻兒都擄獲了,其中就包括蔡琰所生的兩個兒子,但唯獨不見隻有七八歲的小王子劉淵。
那種混亂的情形下,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小孩失蹤,自然不會引起什麼注意,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顯然是劉豹事先做出了安排,在部落陷落的同時,派部落中的忠勇之士,護送劉淵離開了茲氏,否則的話,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根本就沒有自保的能力,如何在兵荒馬亂之中活下去。
這想必也是劉豹感覺到了匈奴的末日即將來臨才留下的後路,不過這也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劉豹的子嗣眾多,為何他卻獨青睞劉淵一人,在最為關鍵的時候,不救其他的妻兒,唯獨卻要將幼子給保護下來?
難道說劉豹當時已經就可以看出劉淵天資聰慧,是中興匈奴的希望了嗎?劉豹真得就將匈奴人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一個七八歲小孩的身上了?
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但不管怎麼說,劉淵已經成為了並州匈奴碩果僅存的唯一希望,在匈奴勇士的護衛之下,他們從西河逃過了黃河,逃到了朔方一帶。
匈奴南遷之後,並不是所有的匈奴部落都遷到了並州,並州五部匈奴也隻是南匈奴的一部分,在雍州和朔方一帶,還有大量的一些匈奴小部落散居著,隻不過他們的勢力沒有並州匈奴那麼強大,各個部落之間,住得也比較分散,朝廷在對他們的管理上,也就沒有像並州五部那樣嚴格,基本上處於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