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最後一戰(1 / 2)

奕好。這種套格的密信,隻要用一張事先挖好洞的紙套在上頭,再讀露出來的文字,便是實際內容。之所以要拍這樣的電報,是因為整個電報網絡都在蕭然的掌控之下,不得不防。

這封電報的內容很簡單,大清不保,速召集滿蒙勢力,南下控製局勢。

電報發出的第二天,以奕貴,以及大學士倭仁、工部尚書愛仁、軍機大臣文祥等一幫骨幹帶頭,戶部、兵部滿尚書,內務府大臣、總理衙門、軍機大臣、軍機章京,幾乎所有樞要部門的滿臣,絕大部分抱病缺席。甚至包括步軍衙門,盡管是在景壽的統領之下,卻仍有幾名滿臣無故開勤。在這個敏感而緊張的形勢下,這些旗人已經將平日的派別之爭、此親彼嫌放到了一邊,空前的團結起來。這不單是為了大清國的基業,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命運。

當然,在這些人裏頭也有個別的漢臣,自以為得到了滿清的重用,假使改朝換代的話,擔心自己的身家地位會不保。隻是這樣的人極少數,這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骨子裏的民族精神覺醒了,更主要的原因,凡是漢人能夠做到清廷有點權勢的官兒的話,一般都極有眼色頭腦,他們也當然分得清楚當前的時局,更應該投入到哪一個陣營之中,才對自己有利。

這一招擱車的把戲,結局卻並沒有像奕集體大罷工,似乎也並沒有引起朝政的癱瘓,京城地恐慌。因為就在收到大臣們撂挑子這個消息的同時。眉有條不紊的從袖子裏拿出兩道擬好的懿旨,第一道懿旨,抱病大臣無論職位高低,一律準假,多久都準,手頭的差事,全部由副手代理。比如軍機大臣空缺,由軍機章京補上,空出的章京位置,由軍機上行走擔當。但是有一點。請假容易,銷假可得經過兩宮太後的親批才成。

第二道懿旨,原步兵衙門統領六額附景壽調任內務府,暫時接替內務府大臣職位,擢升江蘇巡撫李鴻章,兼任步軍衙門統領!

李鴻章原來雖然是江蘇一省的巡撫,但卻不是京官,照規矩在京城是沒有駐兵權的,所以原設在江寧的兩江總督衙門,也特地遷到了鎮江。但是這回李鴻章接任步軍衙門統領。也就等同於朝廷認可了其在京師地駐兵權!

這兩道懿旨,真是一個比一個狠。這一來那些跟著撂挑子的滿臣可都啥了眼。多年來各政要部門,滿漢早已漸漸融合,由漢臣暫理政務,原也不是什麼難事。最為關鍵的是李鴻章的淮軍,頭天剛下了旨,第二天就堂而皇之的開到了江寧城郊,四個城門都換上了漢軍駐防!盡管沒有正式下達戒嚴令,但實際上整個江寧都已經被圍得跟鐵桶一樣了!

完了,完了!這不是要掐脖子了麼?……

驚恐之餘,好多罷了工的大臣就好像同時醒過神兒來一樣。爭先恐後的向兩宮太後遞折子,病好了請求銷假。這回蘭兒做的更絕,直接稱病,回宮養著去了。連朝都不上,如何還能批複?愁得那一幫大臣好比老鄉見老鄉,真個是兩眼淚汪汪了。最倒黴的是那幾個跟著旗人一起鬧罷工的漢臣。見勢頭不對,又想倒回來,可惜牆頭草往往到最後,就隻落得一個下場,兩邊都討不到好,誰逮誰踹一腳。那頭旗人自是氣憤不已,這邊地漢人,也紛紛指責其為漢奸走狗,弄的這幾位連門都不敢出,生怕給吐沫星子淹死。